似乎在很久以前,中国人给人的感觉就是唯唯诺诺,任人欺负的样子。龙应台曾经写过这样的一篇文章,叫《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文章里面说的就是中国人在外面面对不公平的待遇和受到别人欺辱的时候,总是选择忍气吞声,一副息事宁人的和事佬姿态。
现在中国人似乎改变了这个特点,在网络上随处可见的谩骂,争吵也好像确实证明这一点。
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确实是戾气越来越重了。
随便去翻一下之前热门事件下面的评论,总是会有很多自以为看破了真相的人,在评论里说着恶言恶语,攻击着一个又一个无辜的人。
杭州保姆纵火案,是多么让人心痛的一件事,然而在这件事的微博评论下面,更多的不是对林先生失去孩子和妻子的同情和安慰,也不是期待着法律给出公平的判决,而是觉得这件事有反转,对事情真相的恶意揣测。
“男主人在外面就是有小三了”
“一看就知道他就是想讹钱,越多越好那种”
“我看电视上他接受采访时的样子,就是很不好相处的人,指不定在家怎么看不起保姆”
…
还有很多很多
这种毫无人性的冷血和事不关己的漠然,让人胆战心惊。只要你随便找一条热门事件下面的评论,你就会明白我说的意思。
为什么网络上的我们戾气这么重?
我想可能是因为这些原因。
一、现实生活的不如意
弗洛伊德曾经说过,攻击性是生命受阻的结果。
这些在网络上疯狂叫嚣,疯狂攻击别人的人,往往在现实生活中都是过得不如意的人。
因为网络的匿名性和言论自由,很多在现实生活中一表人才,谈吐大方的人,在网络上终于暴露出了自己咄咄逼人的一面,尤其是那些现实生活中的弱者,在谁也不认识他们的网络上肆意妄为着。
你在网上嘴巴这么臭,现实生活中一定过得很不好吧。
匿名的世界里,人的胆量成倍放大,而人的不满却成倍溢出。
你会发现,在现实生活中过得越不如意的人,他在虚拟网络上就越发的恶毒,越容易成为热门评论里的喷子。
学习成绩不好的人,在网上随意讽刺学霸读死书。
工作不努力的人在深夜恶意歪曲认真工作的人拍老板的马屁。
白天被别人欺负嘲笑了,下班回到家,打开手机就可以在网上随意发泄给陌生人。
只有在看不见的虚拟世界,他们才能找到那么一点点的存在感。
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这几年,我们的国家发展的太快太快了。
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确实精神文明的发展滞后。我们的GDP在飞,但我们的精神却在拖后腿。
一个人如果长期因为生存这件事而日夜奔波,时常担心自己吃了这顿没下顿,那么他会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选择压抑自己,选择什么事情都自己扛着,憋在心里,还有一种是选择发泄,而这种发泄通常以暴力的形式进行输出。
这种暴力发泄在网上,就变成了无数键盘侠用来恶意伤人的话,网络暴力虽然没有硝烟,但足够伤人。
永远有人不满,就永远有戾气。
他们所追求的公平并不是真正的公平,而是希望那些特权降临到自己身上。很多人心中不服,并非是有一颗赤子之心,而是因为自己得不到,所以别人也别想得到。
一个没有独立精神的人加上一个不曾见到奋斗希望的环境,就是一团四处行走的“戾气”。
三、未来生活的焦虑
其实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自身的焦虑。
我们自身的期待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让我们产生了焦虑。
社会越是高速发展,人的欲望就越容易被膨大起来,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的享受观念也越来越高,但期待值过高,没有达到时我们往往会很生气。悲剧的人生往往承载不了我们过于膨胀的欲望。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这股气憋在心里无处发泄,我们无法对身边的人发泄出怒火,于是我们只好憋着,只好在网络上寻找一个出口,又或者是一个出气筒,
不开心,刷刷手机,随便换个马甲,随便找个热门事件上去一顿喷,然后开始睡觉,明天继续辛苦上班。
而那些你喷薄出来的恶意,却在网络上不断的散发,不断地影响着其他无辜的人的心情,往复循环。
在这种社会上氛围的围绕下,我们每个人都是受害者。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想看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滴答优选智能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