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镇江上大学时,有一个周末,我和一位要好的同学去焦山游玩,在山里遇到几个和尚,攀谈了几句后,其中一位和尚给我俩每人赠送了一本《了凡四训》,十几年过去了,那本小册子我至今没有翻开过。
后来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听到有人提起《了凡四训》,甚至有人说可以和《论语》一样,当作日课来读。这次有机会读了《度阴山讲<了凡四训>》,因为有了度阴山老师的解读,就更加有助于我去理解《了凡四训》,当然一百个人眼里就有一百种哈姆雷特,每个人读的时候心得体会不一样,但是底层的修为思想是一样的。
在第一章“立命之学”中,有三点让我印象深刻,并且有点为之动容。所谓立命,就是彰显与生俱来的良知,脱胎换骨,创造自己崭新的命运。我们立命是用行善的方式创造新的命运,这才是真正地遵循天命。从这个角度看,立命才是天命所归,信命则是逆天而行。

01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了凡问云谷禅师:“人真的可以逃脱命运的安排吗?”
云谷禅师回答说:“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由自己设定的,福也要向自己求。这是诗书中所说的,确实是至理名言。我们佛教经典中说:求富贵的就能得到富贵,求儿女的就能得到儿女,求长寿的就能得到长寿。说谎是佛家的大戒,哪有佛祖、菩萨还会说假话、欺骗人的呢?”
有人会把人生的挫折和苦难归为命运的不公,其实要想逃脱命运不公的安排,我们只要记住一句口诀就行,就是: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什么意思呢?所谓“命由我作”,就是指命运掌控在我们自己手中;所谓“福自己求”,就是我们的福气是靠求助自己而非求助别人得到的。
这八个字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就是:凡事只在心中求。通俗而言,人只能靠自己,因为人只有求助自己时才会百分之百地得到回应。
《诗经》中说:“自求多福。”意思是更多的福气须求助自己才能得到。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唯一能掌控的就是我们自己的心,除此之外,我们好像什么都掌控不了。
那我们如何求助自己而获取更多的福呢?唯一的办法就是修善,把我们的善言善行毫无保留地释放出去,让更多的人得到它。当更多的人得到它时,就会反馈给我们,以善换善。
我们若想得到富贵,那就要先帮助别人得到富贵,自己才能富贵;我们若想得到儿女,就必须爱护别人的儿女,自己就能得到儿女;我们若想得到长寿,就要心宽仁慈,因为这是长寿的关键,这样我们才能得到长寿。
也就是说,我们想要得到的福报,其实都在我们自己心上;命运安排的一切,不在老天,而在我们自身。我们若用心行善,就能改天换命,心想事成。
“命由己造,福自己求”这八个字,我们经常默念并身体力行,我们的命运将必然不同凡响。

02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云谷禅师对了凡说:“你既然知道自己的问题,那就应该把你从前不能得到功名,以及没有儿子的种种福薄之相,全心全意地改正。要积德,要宽容,要对人和气慈悲,更要爱惜自己的精、气、神。从前的一切,譬如昨日,已经死了;以后的一切,譬如今日,刚刚新生。这就是超越命数的义理再生的新身体。”
度阴山老师说:如果评选中国古代十大名句,“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绝对榜上有名。
当然除了它本身有名气、有韵味、有道理,还和它的一位粉丝有关。这位粉丝就是曾国藩。
据说曾国藩当年看到这句话时,醍醐灌顶,差点儿悟道,后来甚至为自己改名为“曾涤生”。
曾国藩由这句话还衍生出了一句话,可谓解决我们人生痛苦,消除焦虑、情绪低落的灵丹妙药。这一句话就是: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这十六个字的意思是人生在世要顺其自然,不要对没有发生的事过于焦虑,也不要对发生过的事反刍式地回想。要懂得活在当下,因为我们唯一能掌控的时间就是当下,如果不关注当下,那过去、未来全为泡影。只有你关注了当下,过去才真正地过去了;也只有你关注了当下,认真地活在当下,未来才有可能因你在当下打好的基础而变得美好。
心学大师王阳明也说过,过去未来思来想去有什么益处?只不过耗费精、气、神而已。关注当下,才是长生久视之道。
什么叫关注当下?就是过好当下。怎样过好当下?不过是该吃吃、该睡睡而已。
许多人无法过好一生,原因只有一个:始终活在从前和将来,永远不活在当下。
人最有效、最幸福、最值得的活法就是云谷禅师的这句话: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从前的事,已和你无关,你要和它一刀两断,从现在开始,你要另起炉灶,洗心革面;将来的事,都从现在算起,从新开始,从心开始。

03立命之人必须拥有的六种心态
我们从《了凡四训》中知道,有一位算命的孔先生,给袁了凡算过命,说他在53岁的时候,就会寿终正寝,而且是命中无子。
可是到了了凡53岁那年,他活得好好的。在他写下这段文字时,他已经69岁了。
《尚书》上说:“天道是不容易相信的,人的命是没有定数的。”又说:“只有人的命没有定数。”
了凡觉得:“这些话并非胡说。并且由此知道,凡是说人的祸福都是自己求来的,这是圣贤的话;凡是说祸福都是天注定的,这就是世上庸人的话。”
“你的命,不知究竟怎样?就算命中注定应该荣华发达,还是要有迎接失意的准备;就算一帆风顺,还是要有迎接挫折的准备;就算眼前丰衣足食,也要有安于穷困的准备;就算旁人喜欢你,敬重你,也要保持小心谨慎的心态;就算你家世代有名人,人人都看得起,还是要放下身段;就算你学问高深,也要时常把自己看作浅陋之人。”我本人特别喜欢这一段话。
以下是度阴山老师的解读,也特别喜欢,读了好几遍。
拥有大智慧的中国古人始终相信:月满则亏,水满则溢,阴阳互转。
当你在上升时就注定会下降,当你在阳光下时就注定要迎接黑暗,世界就是这样。
无论是享受的一切还是遭难的一切,都将慢慢转化为另一面。阴阳交替,无始无终。
这就要求我们,面对黑暗时不要气馁,因为光明就在黑暗前面;而面对光明时也不要得意忘形,因为我们正向黑暗滑落。“风水轮流转”是苦尽甘来,“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是要居安思危,要未雨绸缪。
想要立命的人就必须拥有六种心态:得意时要想到失意;丰衣足食时要想到饥肠辘辘;一帆风顺时要想到艰难困苦;风光八面时要想到孤独寂寞;名动天下时要懂得放下身段;无论学问多高深都要谦虚。这六种心态就是立命能立住的心态,立命的根本其实就是正视这个道理。
因此,要立命,我们就要从心入手,心存善念,放弃妄念,从而实现天人合一。最终我们会发现,只要有立命的心和立命的行动,我们注定将可以改变现状,我们的人生也必将光芒万丈。
就这薄薄的一本书,我每天清晨当作日课朗读一则,来修心,真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