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听久了会感到聒噪,耳朵也会有不适感;运动对于懒癌患者的我来说难以坚持。在各种焦虑的当下,读书成为了让我平静下来的最好方式,哪怕只是一时。
莫言的《生死疲劳》是今年年初一口气读完的第一本书,用时大约前后俩月。最开始读它,是因为妈妈不在了,整个人处于低迷情绪不可控状态,而这本书是讲述了一个人带着上一世记忆的几世轮回,想借这本书的力量让自己看开生死。读书的过程中,是悲伤的。好多的故事情节,是我儿时的生活写照,于是记忆再一次被拉回到了小时候,回到了曾经有妈妈的记忆。书读完了,一直在给自己洗脑,离开人世的亲人,是换了个角色在守护着我们。妈妈,也一直在旁边的默默的陪伴这我们。只要我们都还记得,那她就不曾离开。久了,好像也真的和自己和解了。
上班摸鱼的时候,读完了刘同的《想为你的深夜放一束烟火》。刘同,第一次知道他,是10多年前《职来职往》的舞台上,那时候我应该是上大学,回想起来当时觉着他好帅,对于求职者的点评比较犀利,但也比较中肯。好羡慕那样的人,年轻有为,还帅气。看完了节目,也就没有再多的了解了。后来互联网发达了,有了微博,知道了他是青年作家,写书,跟随着他的书,感叹,原来他的原来也不是这么侃侃而谈,光芒四射,他也曾是拘谨内向害羞的普通大男生。于是更加的崇拜喜欢。
第二次看他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突然明白了,很久以后,还会让人记忆犹新的,不是那些优美的语句,而是饱满的故事情节,和贯穿其中的细腻丰富的情感。
《我们仨》,老早以前就听过杨绛先生的这本书,终于读完了。没有惊心动魄,没有跌宕起伏,看出了两个人的爱情与三口小家的深情。人生最后一程,所剩只有陪伴。
看完了买了好久的《养育女孩》。在跟闺女一起长大的路上,应该是需要二次回读的一本书。希望能够时刻提醒自己,“年轻人不是等待被装满的空瓶子,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焰”。做一个能正确陪伴指引的妈妈。我是闺女的镜子,闺女是我的影子。
好像是二读了《谁的青春不迷茫》,有的片段和故事,读到的时候会有印象。好几年前的qq空间里也躺着一片这本书的摘录。
读书,找到了一片宁静,治愈了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4714243/f32676a321d98e1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