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人认识并接受自己的必死性,对死亡的恐惧就会少一些。
轻视有关生命终结的思想的原因之一是对自我的重视。
人不过是世间过客,要接受这样的想法,起初可能很困难,但只要习惯了,就会越来越容易。
希望人文学中这些对死亡的思考,能让人在生死相关的思考和行为方面重新确定自己的处境。死亡可能并不总是只发生一次。可不幸的是,许多人毫无必要地一再死亡。
有各种想象死亡的方式。它可能是置人于死地的仇敌、确保人人平等的一种力量一个虔诚而勇敢的生命的光荣结局,也可能是每个人注定的结局,是伸出双臂邀人进入平静欢乐之所的接引人,甚或是宇宙循环中的一个自然事件。
有时候,为了纪念逝者,人们以一种肯定生命的方式来颂扬死亡。
死亡主题充溢于人类最辉煌的成就之中:视觉艺术、音乐、戏剧和文学作品。原因何在?因为无所不在的死亡,甚至是最悲惨的死亡,可以提升人对生存的理解。死亡和生之肯定常常是互补的。通俗艺术和娱乐中对待死亡的方式,可能隐含着对生的肯定。
潜在的恐惧和突然降临的死亡有着永恒的吸引力,人们确信死亡不是随机的,也不会针对个人。因此人们才能够面对死亡,并心满意足地击败它。
应对死亡最普遍的策略是相信死亡并不真正存在,亦即相信生命在入土之后还会继续。
人们需要相信生命以某种方式在死后可以继续,这在人类传统中根深蒂固。
以幽默的方式面对死亡,是否比充满压抑或者对死亡避而不谈更好呢?越是压抑,死亡就会被放大,对死亡的预期就会越可怕。
大多数人都希望得到认可,取得特殊的成就,在世界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当各种死亡的意向出现在通俗艺术中时,只有人类才会被它们所吸引。死亡也占据一些更严肃的艺术作品的中心,这些作品能让人超越恐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