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诗论》

读书笔记《诗论》

作者: 天朗妈妈育儿 | 来源:发表于2021-10-07 18:36 被阅读0次

童书妈妈开启第二本共读书目是朱光潜先生的《诗论》。这本书朱先生写于1932年,后来用于他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武汉大学任教时作为教材。

得知阅读这本书我迟迟没报名,因为在微信读书大概看了两眼,这书太专业啦、太难啃啦,还是近代文,读起来完全找不到流畅感。

当我还在纠结时,发现笔记区已经有我们鉴赏力课的同学写出专业诗歌赏评作业提交。瞬间不想被人落后的虚荣心又促使我下单报名啦。

好吧,如果没有读书会估计这辈子我是不会读这类书的,就当给自己突破阅读宽度练习吧。

目前看了前两章的内容,本对诗歌毫无兴趣的我,发现原来诗歌才是文字、文学的开山始祖。而且越读越觉得文史哲不分家的感觉,文中以几位文学大咖辩论对话的形式记录了关于诗与散文的区别,这部分内容非常精彩。(以后在写这部分笔记)

读书笔记:

第一章 诗的起源

“想明白一件事物的本质,最好先研究它的起源;犹如想了解一个人的性格,最好先知道他的祖先和环境。”

在这一章里,朱光潜先生论证了3个问题:

1.诗是最早出世的文学。

人们习惯用考古学的证据来证明起源,但朱先生认为历史和考古证据不尽可凭,倒是心理学的解释更能说明问题。从诗歌表达情感这个心理学层面的作用出发,从中国古籍到古希腊艺术,总结出诗歌通过表现内在情感或再现外部印象来表达人类的天性。得出结论:诗的起源当与人类起源一样久远。

2.诗歌与音乐、舞蹈同源。

从古希腊的酒神祭典,到澳洲土著的《考劳伯瑞舞》,都能看出三者同源,是三位一体的混合艺术,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节奏。后来三种艺术分化,音乐向和谐发展,舞蹈向姿态发展,而诗歌向文字意义方向发展。

但在诗歌分化独立的过程中,仍保留了同源的痕迹,即:重叠、叠句(包括古希腊悲剧中的合唱、中国旧戏中的帮腔)、衬字(中国诗特有)、格律(章句整齐)、韵。而这些保留的同源痕迹,形成了诗歌传统的固定形式。

3.关于诗歌的作者

从历史上看,是从群众的艺术到个人的艺术。原始诗歌表达的是共同的情感或信仰,这样才能传播出去,流传下来。而今个人的创作一旦完成,“账就算结清了”。

“写定的形式就是一种不可侵犯的权威。”

从民歌的发展来看,则经历了个人创作到群众创作的两重阶段。一首歌经个人作成之后,传播出去,在不同的地域、风俗习惯、方言环境中被一次次改造,形成不同的版本。

“个人意识愈发达,社会愈分化,民众艺术也就愈趋衰落。”

相关文章

  • 读书笔记《诗论》

    童书妈妈开启第二本共读书目是朱光潜先生的《诗论》。这本书朱先生写于1932年,后来用于他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武汉...

  • 诗论/诗论/

    《诗远文学》期刊/精品刊摘→ 诗论 文/诗远 笔写我诗心 诗心笔外吟。 九霄见高远 五岳显雄浑。

  • 诗论

    徐徐风雅行 苦苦楚辞吟 古文不解意 乐府总关情 胡歌燕舞临 唐诗宋词经 元曲识人和 戏剧通幽径

  • 诗论

    骚坛代代有才英,万变不离归性灵。 境界一开名句出,诗中本色自流馨。 2002.7(647)

  • 诗论

    诗论 近日在网上读了一些诗,也看了一些投稿,颇感不合章法。诗有诗律,词有词牌,不能乱来。写诗填...

  • 诗论

    1 每一首诗都有一个高度矗立在文字之外。更多的时候,决定这个高度的不是作者,而是读者。 2 我不能真的让你理解我的...

  • 诗论

    青莲出水叶存珠,叶下深根污泥中,开艳艳,合苑苑。恰似洛神生此间,悠悠沁香拂尘缘。踏马峥嵘岁月静,胯下战马已绯红,残...

  • 诗论

    古诗 幼时背过的,好 熟稔 新诗 第一次读到的,好 新鲜 还有一句不能说 新诗古诗 总是自己写的,最好 又熟稔,又新鲜

  • 诗论

    序(四) 林语堂离我们不远,他所展现的是一个游走于世界的中国人的心灵,是一个现代中国人对自己民族的诗歌传统...

  • 诗论

    序(五) 让我们在回味一下汉代的那句“诗者,天地之心”。培育我们的“诗心”,需要从意象开始,意象是传递诗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诗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cuz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