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去消防队做咨询。对方刚好开会。于是和师姐聊了会,交流了一下咨询的两个个案的情况。取得了一些共识,但是也发现不少东西我说起的时候她根本没有反应。师姐是科班出身的心理学副教授。
后来指导员过来。这个指导员之前单独跟师姐聊过。但是感觉他们之间也并没有建立起特别的关系。我们三人一起聊了一下。师姐 主导发起谈话。开始之前,她嘟哝了一句,要用什么开场白技术。我晕,当时我还以为她在开玩笑。然后她偏向我这边,似乎询问我的意见,说,要不就直接说吧?我。。。。也来不及表达意见。她就直接把自己的意见表达了,就是帮助自己的咨询对象争取多四次咨询机会。我一听就感觉不妙。果然,指导员很强硬的表达了不同意。甚至还对之前的整个咨询安排都表示了不满意,还直截了当的说他认为我们的咨询工作根本没有效果。
其实在之前我和师姐的交流过程中,她说起要向指导员为自己的咨询对象争取咨询机会的时候,我就说出了我的疑虑。因为我和她的咨询对象都是队伍中最可有可无的文员,副大队长已经向我透露了已经有把他们解聘的意向。我表示不明白为什么还要安排这样的人员来咨询,难道是希望我们缓解这些人被解雇的心理障碍嘛?也有可能是大队干部一开始根本就不清楚心理咨询有什么用,所以就随便安排一些不重要的人来做咨询。
当时跟师姐交流的时候,她就没有搭腔,好像并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后续还直接向指导员要求给这些即将被解雇的人争取咨询机会。果然被锤了。。。
后来我努力维护了一下聊天的气氛,奉承了一下对方。最后终于让指导员对我们的工作表达了感谢,说我们的工作正好可以作为他指导员工作的补充。
经过这件事,终于明白为什么之前咨询师开会的时候,有资深咨询师很高傲的提出,一个咨询对象就只一个咨询师对接,否则会引起咨询师内部不团结。
心理服务是一项非常需要社会阅历的工作,要能够随时跟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沟通,取得对方的信任并为对方解决问题。科班出身的心理学老师因为社会阅历不够,反而并不见得能做好社会服务。或者说,我觉得在心理学老师这里,心理学知识是知识,并没有把它变成自己实际的操作技能。在和人谈话的时候,竟然还在思考用什么技巧。我真是晕菜。和人谈话的时候,难道不是只要把谈话继续下去就好吗?只要对方聊得高兴,愿意一直聊下去,问题就会自然而然的浮现,解决的契机也会自然而然的浮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