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金刚经,一起修习无上甚深微妙法。
美好的一天把美好的祝福送给大家,祝大家一天好心情一天奇迹不断。和老师一起正诸先觉考诸古训,一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起习圣人之学过自在人生。感谢古圣先贤们的点滴骨血和老师的分享。感恩列祖列宗。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静心冥想
我是觉,这一切都是我创造的,这不是真的,这只是我做的一个梦而已。
我是觉,我是丰盛,我是快乐,我是无限。在我的梦里面,所有的人事物都是我创造的,我对他们无条件的赞赏与感谢,我对他们负百分之百的责任。
感恩我做了一个如此逼真的梦。天才的编剧,天才的导演,天才的演员,天才的创造。把我从无限的存在变成了有限的个体,忘了自己是无限的丰盛,无限的智慧,无限的力量,而觉得自己是匮乏的,渺小的,受限的,不足的,觉得这个梦是真的,梦里的人事物有力量,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奇迹。
感恩我瓦解了这个模式并从中收回了能量,感恩我远离了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今天的分享,金刚经第2品善现启请分,
为大家解读金刚经第2品善现启请分。先来看一下这个题目善现启请,
善现是谁呢?善现就是须菩提,也就是我们金刚经的当机众,也就是须菩提长老他在跟佛陀请法,所以须菩提他又叫善现,
记载呢传说是这样的,就是须菩提他出生的时候,他家里很有钱,他家庭条件很好,但是须菩提出生时,家里的所有的值钱的东西,也就是他家里的财产就不翼而飞,
你看这是传说,传说须菩提出生的时候,家里所有的金银财宝都不翼而飞,就不见了,
所以就有高人吧,就给须菩提取名叫空生,空生妙有的空生,就是他生出来家里就空了
有的说是三天之后,有的说是7天之后,家里的财产就又全部回来了,
就是他出生三天或7天之后,家里的所有不翼而飞,所有丢失的这些金银财宝,就又回来了,所以又叫善现,
所以你看这个题目呢叫善现启请,善现就是须菩提,就是金刚经当机众,
当机众是什么意思?就是能充当请法或者充当整个佛陀教法的这个学生,跟佛陀去一问一答,这是善现,
那须菩提又叫善吉。他有4个名字,须菩提,空生,善现,善吉。
善吉呢就说明这个人很吉祥啊,不用为他的人生去担忧,
你看,须菩提这个名字它就包含了一心三藏,空生是空如来藏,善现是不空如来藏,所以空生善现 空不空如来藏。
因为金刚经呢是在跟大家讲空,无我相 无人相 无众生相 无寿者相。
而须菩提呢,在佛陀十大弟子当中解空第一,所以这种需要须菩提当当机众,也就是他来请法了,
所以须菩提这个空他可不是玩空,须菩提这个空他可是第一义空,也就是胜义谛,他这个空呢就是一心三藏,这才叫解空第一,否则的话就不叫解空第一,
这是善现启请这个名字,也就是说菩提开始请法这个叫善现启请,这个大家理解了吧,
所以这个名字呢跟大家解释一下,善现启请就是长老须菩提开始请法,
那就是须菩提开始问佛陀了,那我们来看一下须菩提是怎么问的,我们来看一下善现启请正文这一品的文字。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这是金刚经第2品善现启请分的正文。
时长老须菩提。那就是这个时候啊,就是佛陀敷座而坐的时候,
就是第1品结束,佛陀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在佛陀敷座而坐的时候,即将入定还未入定的时候,长老须菩提就开始发问了。
那长老是什么意思?长老呢第一年龄大,第二品德高,这样才能叫长老啊,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叫长老的,
第一表示他年龄比较大,第二呢表示他品德比较高,须菩提的年龄比佛陀大得多,所以叫长老。
那须菩提呢刚才解释了,就是善现了,善现 须菩提就是一个人,也叫空生也叫善吉,
其实我们看西游记,西游记当中孙悟空学的本领从哪学的?孙悟空学的本领,72变,筋斗云,一身的本领是从菩提老祖那学的,
菩提老祖有可能就是吴承恩在写西游记的时候,影射的可能就是须菩提,因为孙悟空的师傅就叫菩提老祖,可能就是以须菩提为原型啊,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就是大家吃完饭,这些1250个比丘啊,他们都是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
那感觉就像大学食堂一样,如果上大学中午吃饭的时候,很多人会在餐厅里用餐,那吃完饭都要洗刷自己的碗筷,那感觉就跟1250个人吃完饭在洗碗是一样的,
大家都敷座而坐,都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大家都坐好了,这个时候呢长老须菩提即从座起,
在金刚经其他版本中,因为金刚经差不多得有6个版本,在其他版本当中的翻译还有这么大概的表述啊,就是这些这些人还绕着佛陀转了三圈,
那绕着佛陀转了三圈是什么意思?就是在唐玄奘啊,在唐僧他的那个译本当中,还有这样的翻译,
就是说他们顶足世尊双足啊,就是顶礼世尊双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就是在他们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在敷座而坐之前,他们还有顶足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顶礼佛足,这个好理解,这个是一种礼仪,我们现在生活中,你到一些庙里面,你会看到一些人转三转四转佛塔,
那跟大家说一下,这个是有讲究的,虽然我们不着相,但是我们要随顺,
这个有讲究,如果家人们以后到了庙里面,你还要转佛塔的话,一定要顺时针去转。顺时针表示兴建功德,逆时针的表示毁坏功德所以不要逆时针去转啊,
虽然我们不着相,但是在庙里面你也别闹笑话,就是随顺世间法嘛,
世间法是有这样的讲法,就是如果你要转三转四转佛塔,要顺时针去转,不要逆时针,因为顺时针的讲法叫兴建功德,逆时针的讲法叫毁坏功德,
这是唐玄奘的译本当中还有这样的记载,那我们不管了,我们来看这个,在大众中即从座起。
就是须菩提就从他的蒲团上就坐起来了,那须菩提肯定也是敷座而坐,所以他就在这1250个比丘当中站起来了,
站起来干嘛呢?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偏袒右肩,是印度的一种礼仪。大家看佛陀传啊,那些比丘基本都偏袒右肩,
偏袒右肩不是随时都偏袒的,在平常的时候是不偏袒右肩的,只是要行礼的时候是要偏袒右肩的,这是古代印度的一种礼仪啊,
他有很多说法,有的说是右手是比较神圣的,所以右手要露出来。有的说是右手方便干活,因为大部分人是右手在干活,所以就把右手露出来好干活。有的说右手是容易拿兵器的,容易拿各种武器的,偏袒右肩就是让你看到我的右手是没有任何的武器的,所以意味着我对你没有敌意,我对你是没有恶意,我是和平的,
这是说偏袒右肩的一些说法。我们不管了,这我们把它理解为古代印度的一种礼仪,
右膝着地。那就是单膝跪地了,单膝跪地,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就双手合十。合掌也叫合十。十就是五六七八九十的十,为什么叫合十?
就是十法界合于一心,这叫合十,就是十方佛土合于一心。
因为我们有10根手指嘛,这10根手指就表示十法界了,十法界合于一心,叫合十,也叫合掌了。
那如果你去研究佛法的话,合掌合十呀?也有很多说法,很多讲究,我们就不跟大家去讲这个了,这个也不是很重要,
只是跟大家说,合掌呢他有一种表示,就是合十法界于一心,
合十法界于一心,就是合遍虚空遍法界于一心,就是一真法界,一心三藏了,
所以我在线下分享会啊,如果能够见到大家,大家也通常看到我在合掌,合掌就是我们刚才说的,第一表恭敬,
就比如说我见到一些学员,我也会合掌跟大家行礼,第一是表示恭敬啊,就是一种很恭敬的礼仪,第二呢表示合十法界于一心,
那就是万事万物都是觉,就是合觉背尘了,
当然合掌合十还有很多的一些说法,那我们不管了,我们这个地方我就说我自己,
我在线下分享会,大家会经常看到,我跟大家行礼的时候是合掌的,那合掌,我第1个意思是表示恭敬,第2个意思呢是合十法界于一心,就表示一真法界一心三藏,就来表真相,这是跟大家说的合掌。
恭敬呢,你看其实唐玄奘翻译的,他还要顶礼佛足,
顶礼佛足也是古代印度的一种礼仪,除了顶礼佛足之外呢,还要偏袒右肩,还要右膝着地,还要合掌恭敬,这些都表恭敬,都是对佛陀的尊敬,
家人们,跟大家说一个这样的,就是你在请法的时候一定是要谦虚的,一定是要恭敬的,一分恭敬一分收获十分恭敬十分收获,
那我跟大家讲,比如说我自己吧,我自己也会接触一些学员,接触一些家人,
通常是什么情况下我会跟你讲的很多呢?就是发现你愿意听的时候,
你愿意听其实就表示你对这个法是恭敬的,就表示你愿意去接收,
但如果你不愿意听呢,就是从你的态度就能反映出来啊,如果你不愿意听呢,那我也不会多讲一句废话,就干嘛呢?就是说没必要嘛,因为本身你就不想听嘛,
所以跟大家讲,不管是对任何一个老师,其实不是说是对讲自在人生或者讲佛法,或者讲灵性的老师,对任何老师都一样,对任何教你东西的人都一样,
如果你真的想从他那学到东西,那最起码你是愿意听的,你是谦虚的,就是你的态度是谦虚的,
不是说你要像须菩提一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不是这样的,但最起码你的态度是愿意听的,否则的话没有人会教你的,理解吗?就没灵感了,你知道吧,
事实上这都是灵感教学,比如说如果我和你聊天,和你聊的东西,都是关机受教,都是灵感教学,
如果你的态度是傲慢的,是怀疑的,是不屑一顾的,告诉你,几乎不会跟你讲,因为也没什么灵感,所以说一分恭敬一分收获,十分恭敬十分收获,
但除了在跟你讲法之外,在生活中我是很随性的,在生活中其实就像个孩子差不多了,就是跟你打打闹闹,好像没大没小的,
那这次新疆旅游的很多家人可能已经感受到了,心想生在生活中是很随性的,没大没小啊,我也不当我是老师,好像就是游伴,就是同伴,就是一些同学,就是这种感觉,所以说能给你搞怪啊,能跟你一起打闹啊,就是做游戏啊,是这样的,就是心他是比较清净的,
所以这个跟大家说清楚,如果你真的想学法,那你一定要有恭敬心,没有恭敬心你将收不到,
第一你自己的傲慢就让你收不到,第二呢你的这个傲慢啊,如果你碰到那个老师,那个老师通常也不会跟你讲,不是这个老师不愿意跟你讲,是他没灵感,他也知道你听不进去,这是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这个白就是告白,就是说,
你看唱戏的时候会说唱白,唱就是唱,白就是说话,就道白啊。而白佛言就是对释迦牟尼佛说话了。
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希有世尊,这个希就通稀少的稀,世尊就是释迦摩尼佛,
世尊他是稀有的,为什么是稀有的?因为成佛成圣他还不稀有吗?世间有几个人能?
大家想想这2500年了,出了几个佛,所以这个是旷劫难逢啊,也就是说特别稀少,
现在说个不夸张的话,我们自在大学的家人们也都是稀有动物呀,真的,13亿中国人当中能够懂究竟法的又有几个呢?2500年能够达到佛陀那种境界的又有几个人呢?
所以稀有世尊啊,因为如来出世,旷劫难逢啊,所以很珍贵,
所以现在你对自己不要妄自菲薄,你在自在大学修行,你就是全世界的稀有动物,比大熊猫还珍贵,
那稀有呢也可以给大家简单的去引申一下,去解释一下,那就是说,三千大千世界只有他一个佛,所以稀有吧,三千大千世界,天上天下唯他独尊,只有他一个佛呀,
那你一样的,三千大千世界只有你能够解脱
那还有说他稀有福慧双修啊,享清福呀,福慧双修 明行足 两足尊呢,
很多人是有福但没慧,有福,他可能财产比较多,可能呢就是福报比较大,像一些明星,像一些有钱人,但是他没慧,他没会慧就是他没般若智慧,所以他有一些福,但是他没有清净,也就是说他还是有很多的烦恼,他还是有很多的贪嗔痴慢疑,
那有的人他有慧但是没福,就是什么呢?他好像明白了宇宙天地万物的真相,但是她过得很穷困,很一般,这都不是佛呀,
所以佛它是无比殊胜的,福慧双修啊,超级美男子啊,32相80种随形好啊,超级美男子呀,是这样的,所以这叫稀有世尊,这个大家理解了吧,
所以我们说希有世尊,确实很稀有,不是谁都能碰到的,
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如来应是呀,旷世难逢,就太稀少了,他福慧双修,能享清福的太稀少了,也包括他自己是三千大千世界唯一的佛等等,
所以如果说你现在就在修一心三藏,在习圣人之学,你就是稀有的,
那在金刚经里后面也讲了,当知世人是第一稀有之人,他没说你是稀有世尊,但是金刚经后面说,如果你能受持金刚经乃至四句偈啊,你就是第一稀有之人,
第一稀有之人,那不就跟佛陀的感觉差不多了吗?天上天下,好像三千大千世界就你一个,所以这是稀有世尊,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如来呢还是世尊还是佛陀,我们在第一品中,跟大家解释佛的十大尊号的时候跟大家解释过,佛有十大尊号,其中一个就是如来,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诸菩萨就是很多菩萨,菩萨是什么?菩提萨垛,觉悟的人,
这个地方这个菩萨,指的是发阿诺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善男子善女人,
所以菩萨叫菩提萨垛。菩提是觉,萨埵是有情,所以菩提萨垛简称菩萨,菩萨就是觉悟的有情众生。
那两个意思,第一呢是觉悟的人,第二呢是使众生觉悟,这叫菩萨。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在这个地方呢,这个菩萨指的是发阿诺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善男子善女人,
我们都是啊,我们自在大学的家人都是菩萨,因为我们都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都在求正法,都在求无上正等正觉,这是诸菩萨,
如来善护念善付嘱。护念护什么念?
跟大家说,其实金刚经,其实整个佛法呀,他整个的修为就在护念,就是善护念,
你想一想,格物致知是在护念啊,因为你的念是不正的,因为你的念是恶的,所以你才会有情绪啊,
你看我们跟大家说,情绪从哪来的?情绪从信念来,
为什么信念会导致情绪呢?因为真我是无信念的,因为良知是无信念的,
而良知无信念,那意味着如果你的这个信念与良知是相悖的,你就会感觉不好,是这个意思了,
你的信念与良知是相悖的,你就会感觉不好,你感觉不好呢,你就有情绪,
所以格物致知还是在善护念啊,而且这是真正的护念,
我们原来的格物致知叫疗愈清理,疗愈什么?疗愈情绪。清理什么?清理信念,清理信念就是护念啊,
所以格物致知这个功课叫做疗愈清理,疗愈你的情绪,清理你的信念,这就是善护念,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那知行合一呢还是护念啊,护什么念?护你的善念
知行合一是跟着你的每一个触动,每一个直觉,每一个灵感去走,跟着良知去做,这就是护你的善念,护你的心,所以你仔细去揣摩一下,仔细去感觉一下,
所以格物致知 知行合一就在善护念,包括之前跟大家介绍的功课,狂野想象也在善护念啊,赞赏感谢还是在善护念啊,
我们在上一期还跟大家讲自在人生4个功课,狂野想象是不是善护念呢?赞赏感谢是不是善护念呢?都是呀,
那格物致知呢,刚才已经解释了,他还是在善护念,因为你的情绪是由信念引起的,一旦你把这个情绪给他释放掉了,与这个情绪相关的信念,也就被你瓦解掉了,所以还是再让你善护念,
知行合一还是在善护念,就跟着你的正念去走,跟着你的直觉 灵感 触动,跟着神的指引去走,所以自在人生的4个功课全在善护念。
这个善护念呢,就是鸠摩罗什翻译的善护念啊,唐玄奘把它翻译为摄受,就是如来善摄受诸菩萨。还有一个译经大师,就是翻译佛经的大师叫义净法师,他翻译为善利益诸菩萨,
也就是说,鸠摩罗什翻译成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唐玄奘翻译成如来善摄受诸菩萨,义净法师翻译为如来善利益诸菩萨,一个意思,
摄受你的念,利益你的心智,利益你的念,一样的,但是鸠摩罗什翻译的最好善护念,
所以你要知道啊,整个修行,不是整个佛法呀,包括灵修,包括宗教,包括各种各样的修行吧,到最后就是三个字,善护念。
一心三藏啊,还是善护念,你理解吗?他以什么护念呢?
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以什么来护念呢?就是如来是以般若波罗蜜多来护念的,就是我们说的一心三藏来护念的,
我们现在跟大家讲的就是,以般若波罗蜜多来护念大家,以圣人之学来护念大家,以一心三藏来护念大家,明白吗?
什么叫善护念呢?就是令善男子善女人啊,以般若波罗蜜多来护念身心,
而护念身心干嘛呢?不令你的身心起贪嗔痴慢疑,不被六尘所染,在心中不起邪念,让你的自性如来活出来,这叫善护念啊,
所以这个地方再强调一下,整个金刚经到后面讲的就是围绕善护念三个字展开的,整个我们的修行也整个是围绕善护念展开的,整个我们的功课也是围绕善护念展开的,
我刚才解释了,就是自在大学原来的4门功课现在的两门功课都是在善护念,狂野想象善护念,赞赏感谢善护念,格物致知善护念,知行合一善护念。
那包括我们跟大家讲圣人之学就理论篇,理论篇圣人之学,一心三藏 何其自性 心外无理 空生妙有等等,这些课程也都是在护你的念,
以圣人之学护你的念,以般若正智护你的念,以般若波罗蜜多护你的念啊,
所以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就是佛陀以般若波罗蜜多护念善男子善女人。
不是以别的,别的那就不叫善护念。如果我教给你神通那不叫善护念,如果我教给你小乘佛法那不叫善护念,如果我让你天天和真我链接那不叫善护念,如果我教给你远程疗愈,我交给你水晶疗愈,那都不叫善护念
真正的善护念只有一个,以般若波罗蜜多去护念善男子善女人,
所以你要知道啊,这个地方强调一下护念是以般若波罗蜜多来护念,
这是什么呢?令这些诸菩萨,就是令这些善男子善女人啊,以般若波罗蜜多护持身心,
以般若波罗密多护身心,不令自己起贪嗔痴慢疑,不令自己起情绪,不令自己起人欲,不被六尘所染,在自己心中不起邪念,自己的自性如来能够散发光芒,自己的自性能够活出来,这叫善护念,
就是刚才我们说的这是整个修行的根本,所以理论篇,自在大学自在人生22堂课,理论篇13堂课以般若波罗蜜多在护念你,功课篇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还是以般若波罗蜜多在护念你,
这是跟大家说的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付嘱以什么付嘱呢?以般若波罗蜜多付嘱啊,
就是不断的嘱咐你啊,不断的跟你碎碎念,不断的跟你讲,其实心想生现在就是碎碎念啊,就不断的在给你嘱咐呀,不断的在给你付嘱,不断的在跟你讲,就是跟你讲般若智慧,跟你讲般若波罗蜜多,
所以善付嘱,以什么来付嘱你呢?以般若波罗蜜多来付嘱你,以其他的都不叫善付嘱,
所以还是那个意思啊,你要知道金刚经最后讲的是什么?他讲的是般若正智,他讲的是般若法呀,他讲的是这个,
他讲的可不是说小乘法,他讲的可不是般若智慧之外的东西,他讲的也不是神通,
在第一品中,佛陀就没有展示神通,他也是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次第乞已,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就跟一个很平凡的人是一样的,
所以他不是用神通来付嘱你,他不是用各种各样所谓的小乘的,或者不究竟的来付嘱你
他唯一是以般若波罗蜜多来付嘱善男子善女人,就是让你前念清静,后念还清净,无有间断,这叫善付嘱啊,
你看我们成立弟子班,包括每天给你讲课,就让你一堂课一堂课的清净,让你能达到一种前念清净,后念清净,无有间断,最终你能解脱,所以善付嘱啊,
所以善护念 善付嘱是以般若波罗蜜多,这个地方还有一个意思就是这个人他会讲,所以佛陀呢他会讲法,
心想生也有这个特点啊,我现在也自己讲了两年半了,我也发现了,其实我还是蛮会讲的。是不是我讲的,我不知道,反正最起码是讲的还马马虎虎吧,讲得还可以吧,这就是善付嘱,
所以这个地方也跟大家说一下,就是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善护念呢他是靠般若波罗蜜多,善付嘱呢还是靠般若波罗蜜多,这个大家清楚了啊,
所以整个修行就是个护念,整个教导就是个付嘱,所以你用般若波罗蜜多来护念你的身心,我天天给你付嘱波罗蜜多,我天天给你碎碎念。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世尊呢还是佛陀,善男子善女人那肯定是要求正法的人啊,他不是恶男子恶女人,不是那个无明中的人,
也就是说这个人他已经开始要求般若波罗蜜多了,这个人他已经开始一心向善了,这叫善男子善女人啊,
那就是一切愿意求正法的人,一切愿意求究竟法的人,那我们自在大学的家人都是善男子善女人,而且还善女人多一些,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无上正等正觉。
我们在线下分享会解读心经的时候会经常说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那无上正等正觉啊。
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他是梵语啊,就是印度话啊,
阿就是无,耨多罗是上,三是正,藐是等,菩提就是觉,
所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就是般若智慧,
所以这个地方说的是,须菩提在问,一个真正发无上正等正觉心的这个人,也就是说一个真正想求般若波罗蜜多的这个人,一个想求真相的这么个人,
就是我们说的唯一的真理,唯一的真相,我们大家是不是也在求唯一的真理,唯一的真相?
就是我们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我们要开悟,我们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我们要觉醒,我们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我们要求唯一的那个真相,就是要求唯一的那个真理,
那如果我们发的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我们要求无上正等正觉宇宙最终极的智慧
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就是我的心应该是什么样的?我的心应该是如何被降服的?情绪如何被降服的?
你看这个呢是鸠摩罗什的翻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整个金刚经就从这儿开始了,就是在围绕这解决这个问题。
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就是如果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的心应该是什么样的?这叫云何应住,我的心应该呆在什么地方,云何降伏其心。就是我的心如何能达到清净?
你看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那就是求无上正等正觉,我的心应该住在哪里呢?
那很简单,我的心应该住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中,
那再换句话说,我的心应该住在无上正等正觉当中,
我的心应该住在哪里呢?我的心应该住在一心三藏当中,所以自在人生的理论篇就很重要,
云何应住,就是一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人,一个求真相的人,一个求真理的人,最后他的心应该住在哪里?他的心应该是什么样的?
也就是说他最后以什么为真相,以什么真理?这个真相这个真理就是一心三藏,一真法界,这叫云何应住啊。
云何降伏其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人,他如何降伏自己的妄念?他如何调伏自己的情绪?这也是须菩提问的,
就是说我如果具备了真理,我如果具备了真相,我如果具备了无上正等正觉,我的心应该是什么样的?我的心如何清静?这叫云何降伏其心,那这是鸠摩罗什翻译的,
那唐玄奘呢,还有那个义净法师啊,他们翻译的略有出入,他们翻译的是什么?云何应住,云何修行,云何摄伏其心?
就是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修行,云何摄伏其心。多了一个云何修行,你看等于他是提了三个问题,
而鸠摩罗什呢是提了两个问题,就是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而唐玄奘呢和那个义净法师,他们翻译的是三个问题,云何应住,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
也就是金刚经,或者说整个佛法吧,就围绕这两个或三个问题展开,
两个问题呢就是云何应住,住在哪里呢?一心三藏。云何降伏其心呢,怎么降伏呢?格物致知 知行合一,
那三个问题呢,云何应住呢?住在一心三藏当中。云何修行呢?云何摄伏其心呢?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所以你看,到最后讲的都是一样的,也就是一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人,他的心应该住在哪里?
也就是跟大家讲,如果你想求真相,你想求真理,你想求那个无上正等正觉,你想求般若智慧,最后你应该让自己明了什么真相,
让自己明了什么真相,这就是云何应住啊,就是你的心最后是达到什么样的状态?你的意识层级是在什么样的状态?这叫云何应住
那云何降伏其心呢?或者云何修行,云何摄伏其心?就是你的状态,你的这个本自清净的状态,
你活在真相中的状态如何能达到,就是我如何能达到活在真相中的状态,我如何能达到活在真相中的那种感觉?
活在真相中的这个真相是一心三藏,这个是明心,但是还要见性啊,
如何见性呢?就是云何降伏其心。云何活出我的自性啊?活出我自己的如来的自性?那这个就是格物致知 知行合一,
那我们就用鸠摩罗什的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所以跟大家说,到最后就是围绕这两句话展开的,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其实前面已经回答了,其实善护念就可以了,
善护念你就能解决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的这个问题,
善护念就是,第一你用一心三藏来护真相,第二呢你用功课来护你的心,就是用般若波罗蜜多来护了。
佛言,善哉善哉。佛陀说,问得好啊,问得好啊,就这个意思了。
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就是佛陀说,好啊,好啊,须菩提,就像你所说,如汝所说。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就是如来他善于去护持善男子善女子的心,他也善于去付嘱去教导善男子善女人。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就是现在呢你发心真的要好好的来听,那我就为你说。
在其他版本中是什么?汝今谛听,极善思维,当为汝说。就是你要好好的去理解啊,你要好好的去接收,意思差不多啊,
汝今谛听。谛听就是仔细听,用心听,所以还是那个,你要恭敬的来听啊,
所以还是跟大家讲的,如果说你呀,就是我们所有的家人啊,如果说你在想求法的时候,你的心是不恭敬的,你将求不到,这是真的,
这个就是说的一分恭敬一分收获,十分恭敬十分收获,不是对讲法的这个人,是对这个法,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现在呢你要好好的听用心的听,我呢将为你去讲,是这个意思,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佛陀就说什么?
一个发善心的人,一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人,这叫善男子善女人啊,
就是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一个想求无上正等正觉的人,一个想明了真相的人,一个想活在真理中的人,
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心应该这样来住,心应该这样被调伏。就是心应该住在哪里呢?应该如何获得清净呢?
这就是应如是住。就是应该让自己的心住在这个真相当中,应该让自己的心呆在这个里面,应该让自己的这个心这样被降服,
怎么降伏怎么住呢?那是第3品大乘正宗分里面要讲的,
第2品呢就是善现启请,第3品呢佛陀就会跟须菩提去详细的讲,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就是须菩提就说,好啊,好啊,世尊,我很乐意,我很愿意去听您讲,这个话就比较简单,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就是须菩提说,好的 好的,世尊,我很乐意,我很愿意,我也很渴望听您老人家讲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就是希望你能告诉我如何住,如何降伏其心
所以说整个金刚经,后面就围绕着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展开了,
整个金刚经,不光是整个金刚经,整个佛法,整个修行就围绕着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展开了,
答案是善护念,但问题是护什么念?以什么护?我们跟大家说了,以般若波罗蜜多来护念,
那以般若波罗蜜多详细的展开,就是以一心三藏来明心,以格物致知,知行合一来见性,以一心三藏来让你的心住,以格物致知知行合一来让你的心降伏,
那今天的课程就到这个地方了,第2品善现启请分就为大家讲完了,我们从下一堂课开始为大家讲第3品大乘正宗分。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谢谢大家,爱大家,祝福大家,我们下堂课再见。
回向文回向给无以伦比的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