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职场菜鸟成长记读书
读《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小记

读《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小记

作者: 夏天二三事 | 来源:发表于2018-01-27 18:25 被阅读43次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一书是老大一直推荐的书,在耳边反复说过好多次里面的内容,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或者说理由),拖到上周才把这本书真正意义上的看完。书的内容并不多,看完很快,书本内容也很好理解。

    在打开这本书之前,我本以为里面的内容会是职场提升类的内容,但是当我开始读的时候却忽然发现,这本书讲的内容不仅仅适用于职场,它适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里面讲的真理适用于人的一生。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才真正拾起对它的兴趣。

    在这先简单分享几个我深有感触的点,建议大家可以把这本书买来读一读。

    在讲这7个习惯之前,有三组词让我深有感触。

    习惯

    习惯这个词在心理学上的解释是指人的内在倾向,而在这本书上的解释是知识、技巧和意愿三者的结果。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习惯,而且习惯这个东西很难改变,毕竟在习以为常的事物面前比较容易获得安全感。

    我们的宇宙飞船在升空时需要克服地球的吸引力,在刚升空时的几公里消耗的能量要比进入轨道之后几天几十万公里消耗的能量还要多。习惯也是一样的,它之所以那么难改变,是因为是它跟地球一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你看宇宙飞船在摆脱地球引力时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那我们在改变根深蒂固的不良习惯时也同样要付出足够大的代价,仅付出一点点毅力、做出一点点改变是不够的,你得付出足够多的努力和毅力才能达到改变这个习惯的目的,当你度过了这个艰难的过程时,便会迎来更广阔的自由天地,你会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其自然。

    效能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一直把效能等同于效率,高效能即高效率,指做事情速度快而且有质量。相反,我是一个比较慢的人,做事没有那么快,性格也慢热,反应也慢半拍,很多时候会羡慕那些做事高效率的人。

    然而当我看到这本书对效能一词的解释的时候,我才发现我理解错了,效能是指产出和产能的平衡,而不单单是指高效率的产出。就拿工作来说,每个人每天的工作量都有一个量,而这个人就是产能,一天工作的量就是产出,当你处在最佳的状态高质量地完成了一天的工作量,你的产出和产能就是平衡的,也就是高效能。但是如果原本你一天的最佳效能是工作9个小时,突然换成一天工作12个小时,你的产能就会降低,哪怕产出增加了,也是效能低的。

    依赖期、独立期和互赖期

    人的成长分为三个时期:依赖期、独立期和互赖期,依赖期的人靠别人来实现愿望,独立期的人单枪匹马闯天下,互赖期的人,群策群力实现最高成就。

    要达到互赖期达成最高成就,首先要让自己过渡到独立期,只有实现了独立之后才能更好的与别人合作。反观自己,好像还处在向独立期过渡当中,独立的能力相对薄弱,相对应的能力还不足,因此在这之前仍需修炼啊=_=

    独立期的三个习惯分别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

    一、积极主动

    当看到积极主动四个字的时候,会很自然地跟乐观联系起来,但这里的积极主动可不只是乐观这么简单。

    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话:在刺激与选择之间,我们有主动选择的权利。刺激和反应一词来源于著名的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做的一个关于狗的实验,它表明当刺激达到一定的量的时候,会形成条件反射。人也是一样,在很多事情面前,我们都很轻易地选择了我们经常做出的反应,却不曾意识到除此之外我们是可以选择身体反应的。

    比如在工作当中,当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我们的本能反应是焦虑埋怨,却不知道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做很多事情,我们是可以选择不埋怨不焦虑的,可以向别人求助,或者想其它的办法,这样一来你完全是可以不焦虑的。

    又比如,在亲子关系当中,当孩子犯了错,我们的本能反应是臭骂一顿,但是你完全可以不这么做,你可以选择去教他怎么做,也可以安慰他做错事不要紧,关键是要知错就改,这样一来你完全是可以不骂他的,而且你们的关系会越来越亲密。

    后者的做法就是积极主动的表现,这是因为关注点不同而导致的结果。关注点在关注圈的人,更多的看到事情的结果、非人为的影响因素,关注点在影响圈的人更多的关注可以施加的影响并做出改变,前者倾向于说“如果……”,而后者倾向于说“我可以……”。

    关注点在影响圈的人不仅是态度上的差异,而且敢于为之承担责任,并做出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大家可以对号入座,看看你是处于关注圈还是影响圈呢?

    二、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讲的是如何自我领导。积极主动是以终为始的前提,只有积极主动的人才会想要自我领导。

    任何事物都要经过两次创造,即头脑构思和付诸实践,头脑构思的过程即是自我领导的过程。自我领导就是认清自己的方向在哪。书中关于领导与管理的区别的解释让我印象深刻。领导要决策的是未来的方向在哪,而管理者要决策的是如何用最好的方法完成任务。比如在项目当中,领导者要站在最高层次决定做什么项目,而管理者则要考虑这个项目要怎么实施,这就是两者的区别。因此自我领导要比自我管理更前置,只有当你认清了自己的方向之后,你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

    很多时候我们会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所以在自我领导的时候会遇到困难。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即先定角色再定目标。当你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的时候,先想下自己扮演着什么角色,而这个角色要完成的目标是什么,这便也是你的目标。

    在撰写个人使命宣言的时候,这种方法也用得到,个人使命宣言是自己的行为准则和目标,它指导着你的人生方向,划定了你的行为底线。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尝试写每天的个人使命宣言,然后再撰写自己人生的使命宣言,这样能帮我自己逐渐清楚自己的目标在哪。

    三、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的习惯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当中却遇到困难。要事第一的原则和以终为始的一脉相承的,要事第一服务于你的目标,哪些事情是重要的,哪些事情是没那么重要的,哪些事情是不重要的,跟达成目标一对比便清晰了很多。

    要事第一的原则要求能够对事情进行分类,分清楚事情的轻重缓急,你才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从而能有条不紊地朝着目标前进。当你无法辨认哪些是重要的事情时,回到以终为始即可,会影响你目标达成的事情便是要事。

    要高效地达成目标,书中讲到了授权法,这是管理者的一堂必修课。授权给能力强的专业人士能够让工作事半功倍,关于这一点我深感赞同。我个人的性格是非常不愿意麻烦别人,也不愿意去指责别人的,因此但凡在工作上如果达不到我的要求,我会毫不犹豫拿过来自己动手,一来避免双方的尴尬,二来交给别人去做自己不放心,总担心他做不好,浪费他的时间也浪费自己的时间,这种方式比较低效的,毕竟个人的能力有限,协作才能共赢。

    授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指令型授权,一种是责任型授权。指令型授权是指直接吩咐“去做这个,去做那个,做完告诉我”,只需要按照吩咐完成即可。而责任型授权关注的是最终的结果,它给人以自由,允许自行选择做事的具体方法,并为最终的结果负责,这种授权能让被授权者感到信任,从而激发最大的动力去完成这件事。

    责任型授权要求授权者交待清楚最终想要的结果(预期成果)、确认基本原则(指导方针)、可用资源、任务考核办法及奖惩制度。个人觉得除此之外还应该交待任务的背景信息,能够帮助被授权者更好地理解任务目标,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从而更好地达成目标。

    这三个习惯对个人的独立非常地有帮助,不仅能运用在工作上,还有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家可以在书中去领悟这本书的智慧,关于互赖期的4个习惯,在此不再详述。想知道吗?那就去看书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小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dfo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