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周末要是不出去,就是在家做饭,收拾做家务,以及无所事事,因此总是又会时不时拿着手机看,看微信,看朋友圈,其实没什么好看的,但是也会时不时拿起来点击查看,从而也会发现很多人其实都在上面,都在互相关注着。
春节以来,体重也涨了几斤,一直没有瘦下去,不过无所事事之时,总是不想花时间去锻炼,不想去解决自己当前的问题与烦恼,而总是想在外在世界中尝试抓着点什么,才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才感觉有安全感,不知道是不是别人也和我一样,于是才不断的拿着手机刷刷刷。当自己意识到着一点时,时间已经不知不觉的过了好久了,或许几个月来都是如此了,想到孔老夫子的“一日三省吾身”是多么重要,否则就会在糊涂的状态下过好久还不自知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8192107/d0f8d660546fb3c5.jpeg)
于是我就在想,为什么不关注别人的人那么少呢?为什么安心做自己的人那么少呢?大多数人都会如我一样,有种不断的关注别人的本能,于是不自觉的把很多的心思都放在别人身上,而忽略了自己呢?仔细想来,人其实也已经世世代代很多代了,历史上也有很多人关注过这个问题,写过相关的文章,就如佛学中所说,也是不断强调自我修行,当今世界的自由民主也是以自我个体发展为导向的。但是看看社交软件,社交网站的火热程度,就会发现这肯定还是人的根本的需求,对于对别人的关注,肯定是人的基本本性,而关注自我,远离人群并不是,那只是少部分的人选择,因此不管经历多少代,人们依然是热衷于关注别人,只是形式发生变化了而已。只有少部分人会花更多的时间在自己身上,寻找自我修行之路,那是少有人走的路。
为什么拥有独立的自我和人的本性不太一致呢,或许人作为个体在自然界中并没有什么生存优势,作为群体才有,而作为群里,势必就不能让其中的个体都过于独立,那肯定不利于群体的发展,因此自然选择选择了那些倾向于没有独立自我的人类生存了下来,对于个体或许并不完美,但对于人类这个种族而言,是选择了最容易繁衍的策略。
物种没有好与不好,只有是不是适应了这个环境,人类的这个群体特性是适应了这个环境,并在地球这个环境中较好的生存着的,因此总是把心思放在别人身上,这也就不能用好与不好来评判了,这只是一个利于人类繁衍生存的特性而已了。于是看到大多数人都如此,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人类的文化,父母的教导,也都是保留了这一特性的。
作为普通个体,虽然我们是群体的一员,或许本性无法改变,但我们也拥有独一无二的大脑,能够通过反思日常的生活,从而看到更加深刻的规律,意识到其背后的洞见,能解释心中的困惑,从而活的更加的通透。这个探索学习的过程,便是最有意思的部分。至于能不能改变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不过意识到这些,改变才有可能,就好像苏格拉底眼中的生活在洞穴里的人。能够意识到自己身处洞穴,便有可能站起来并走出来。如果都没有意识到,那自然就没有后面的所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