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http://www.dehuizhi.cn/xiongchunjing
1、还原校勘正名帛书版《老子•德道经》
校勘并注释马王堆出土帛书《老子》,恢复老子创作留世五千言时《德篇》在前、《道篇》在后的本意,指明“以德进道”实为研修《老子》的必经阶梯,还原《老子•德道经》命名次序和写作原貌,矫正汉代之后《老子》书名的千年讹传以及被历代修编篡改的史实。
校勘帛书《德道经》时进行了修真异构字象喻藏诀的揭秘与破译,指出《德道经》“双一章”(《道篇》第一章和《德篇》第一章)为解读《老子》的宝匙,首度系统揭秘中华道学观诵法,建立了中华道德根文化“双可教育”实践体系,使这部“万经之王”的经典走下神坛,回归百姓修身实践教育应用领域。
本书已于2006年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2、创建中华传统道德根文化体系
建立以伏羲易道文化、黄帝法道文化和老子德道文化为主体的中华传统道德根文化体系,初步界定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根文化与儒学及诸子百家学说之间的根干本末关系,厘清外来佛学与民族文化之间的依附相生关系。提出“文化大树说”,主次分明地对中华7000年来的文化进行了概括,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一棵“道”根“德”干,以“仁、义、礼、智、信”为分支的文化大树,脉络清晰,本末有序。确立六大文化分期和三大文化基因分类。
3、创立中华德慧智教育理念
通过对古今民族教育、东西方教育研究对比,结合传统道医理论和现代生物医学成果以及传统文化基因的应用和解析,创立以德为统帅、以慧性图文思维教学法为核心、以经典诵读为主要形式的中华德慧智教育体系,建立适宜人生六大发展阶段需求的胎婴养虚、幼儿养性、少年养正、青年养志、成年养德、老年养福教育方法论。
德慧智教育理念,立足于生命内涵和成长规律而确立经典诵读的方法和次第,以确保高效发挥经典对开慧益智的作用。开创了想象力培养诵读法、拍经络穴位诵读法、配乐诵读法等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诵读形式,促进了学校德育课堂生动活泼地开展教学实践,为应试教育找到了一条有效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之路,在全国各地实验学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创立天人合一的道德修身观
立足老子“三生万物,中气以为和”的思想,创立以德为核心,慧智平衡发展的旋极图标识,浓缩中华道德根文化的哲学精义,完美表达以德修身、以德齐家、以德治国、立德树人、天人合一重树民族道德信仰的教育理念。
5、创立“道德品格能量学说”
重新对“道德”一词和“道”与 “德”的概念进行清晰定义。立足《黄帝内经》和《德道经》,对泛意化的“道德”概念重新赋予品格性和能量性的完整定义。指出道德同样是物质能量,“道德”不是虚无的伦理哲学概念, 而是真实的最高自然法则。对老子的“大唯物主义”和“唯德辩证法”思想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概括和总结。
6、建立天人合一社会应用观
以“道德”这个始终贯穿整个自然发展和人类社会进程的最基本因素为解析单位,对社会历史和人类生命进行科学分期。立足《德道经•德篇》中的道德发展观,创新性地将宏观社会发展分为六个时期,与个体生命进程的六阶段教育相对应:道治时期,对应胎婴养虚期;德治时期,对应幼儿养性期;仁治时期,对应少年养正期;义治时期,对应青年养志期;礼治时期,对应成年养德期;智(愚)治时期,对应老年养福期。并建立六大分期相对应的治理和教育体系。
7、全面承传诠释黄老治理学理论体系
从生命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高度,破译《黄帝四经》和老子《德道经》中所蕴含的治理学奥秘,揭示“无为而治”与“有为而治”的真正含义,构建治理学理论和实践方法体系,为中华民族超越西方管理模式、构建最佳治理模式提供科学理论根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