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尊重自己的感觉,对方才有可能也会同样尊重。
今天做的改变有:
一、你尊重自己的感觉,对方才有可能也会同样尊重。早上去早餐店吃饭,给了收银员一张50元新钱,给找回了两张20元,一张新的,一张旧的,我拿着旧钱有些不开心,在心底安慰自己:没事,旧钱也是一样值钱,不喜欢放在钱包里,下次优先花出去就好了。安慰完还是不开心,我选择来到收银台,和收银员沟通:“你好,我不太喜欢旧钱,可以给我换成新的吗?”收银员看了看20元确定不是假币,爽快地给我换了2张10元新钱,我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连声道谢,拿着新钱放进钱包,很开心可以做到尊重自己的感觉,也很开心这样的小洁癖被其他人尊重。同时,觉得钱包里都是新钱的话,每次打开钱包看着会更开心,会更想省着点花呢,虽然现在用现金支付的机会并不是太多,更爱惜一点总是好的。
二、看清自己为了省钱花得冤枉钱和不值得。原本打算带女儿去一个茶室学习,因为感觉两个人去待2小时,最低消费得118,有些心疼,女儿看出来了,答应和我平摊费用,提出去买点薯片带上,我答应了。到了零食店,恰逢零食打折,好多女儿喜欢的零食都在打折,突然开始盘算把去茶室学习的100元用来买零食不香吗?多买些零食在自己家,吹着空调学习不也很好吗?我把想法和女儿说了,两人一拍即合,然后我们就买了70几元的零食,回家的路上拿着零食,我开始和女儿复盘刚才发生的事情,我问她:“现在拿着这些零食回家学习,或者刚才只买一盒薯片去茶室学习,你觉得哪个会更有幸福感?是不是后者?”她说是,我又和她一起分析其中的原因,因为那家茶室的环境是美到我们俩心里去了的,那是一种精神追求,在那里学习带来的也是精神上的满足,一盒薯片只是锦上添花的事情。现在我们改成买一大堆零食,拿走了精神上的快乐,只有物质上的安慰,反倒有一种我不值得去那么好的环境中学习的不被尊重感,有一种拿一个不太好的东西来糊弄自己的感觉,而这也正是我小时候可能因为家庭经济比较匮乏,父母时常采用的一个平替法。现在长大了,我开始不自觉复制同样的平替方法来不自觉地糊弄自己和女儿,醒觉到这一点以后,我和女儿都决定,以后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就不找各种所谓的平替,省钱来糊弄自己,因为不心动的东西和事情,再怎么像,也代替不了心里的那个“only you”。而且为了省钱选择了平替,根据我的观察往往会产生代偿心理,原版那么贵,平替这么便宜,那就多买几个换着用吧,然后总价也没省下多少钱,用着用着可能就没那么喜欢,剩下的都闲置了,而且周围还被各种自己并不心动的物品包围着,慢慢习惯了觉得自己似乎只配用各种平替品,虽然心有不甘,但难挡看起来更有性价比。为什么说是看起来更具性价比,我们试着来个心动物品&平替物品大:
1.买前感受:心动的物品—充满期待;平替物品—担心真的能平替吗。
2.买时总花费:心动物品—单价更高;平替物品—单价更低,多买几个换着用。
3.买后使用感受:心动的物品—终于拥有它了,好开心,珍惜着用,好喜欢用啊;平替物品—还不错,确实便宜,我真会省钱。
4.使用频率:心动物品—需要用的时候就第一想到它了,格外惜物;平替物品—怎么感觉用久了它哪里有些不对劲,换个别的用吧,怎么还没用完?怎么还没坏?怎么还有这么多,扔了好可惜,放那去吧,以后也许用得着……
综上总结,心动物品对我更有性价比,会增加我生活中的幸福感和自我价值感。下次买得起心动物品,就不买平替,买不起就暂时不买,除非是必须又急用的物品才考虑平替。
三、今天继续做断舍离,在阳台从各种还不错但暂时用不上的收纳盒,收纳瓶开始,一一放进垃圾袋,本来就是要给家里做减法,哪有那么多东西要收纳?不用担心扔了。接下来有东西会没地方放,毕竟它们也不属于让自己心动的收纳工具,以后真的需要,肯定会有心动的收纳工具来收纳的,就带着这样的心动选择原则扔了一袋不心动的收纳工具,扔完感觉一身轻松,也很感谢它们曾经做出的贡献,祝福它们毕业了可以踏上新的旅程,发现这样在内心为每一次舍弃的物品举办一个小小的离开仪式,对我很有用,让我更愿意放下,也没有之前那么多负罪感了。再次忍不住想要感谢近藤麻理惠,谢谢她分享这么棒的整理魔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