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
《水浒传》第一回出现的张天师是真正的世外高人。他厌倦凡尘,清高自在,驾雾行云,踪迹不定,在山顶结一茅庵,修真养性,来去如风,真可谓神龙见首不见尾。
作者是如何写这样一位高人呢?常言道,高人都不会轻易露面的,张天师也不例外,方能显出其神秘与不俗。
洪太尉到龙虎山请张天师祈福驱灾,到得三清殿后,了解到张天师在山顶,洪太尉迫不及待地请求真人派人去把张天师叫下山来,读者们当然也急于想知道这位身负皇家使命的人物究竟是何方圣神。可作者一点也不着急把张天师捧出场来,而是笔锋一转,借由真人向洪太尉介绍张天师的方式,说张天师性情寡淡,住在山顶,不一定能请得来,行踪无定……通过真人之口,侧面衬托张天师的真性情。
张天师以这种方式亮相登场。这叫未见其人,先闻其事。
读到此处,读者们虽然未曾亲眼见到张天师,但对他有个初步的印象了。他是个不满世俗的清高孤高之人,由熟悉他的真人说出来,效果很不一般。
接着,写洪太尉在上山的途中遇见了一条雪花似的大蛇和一只吊睛白额锦毛大老虎,被吓得半死,一向威严有加的洪太尉甚至被吓得失了态,很是滑稽,施老爷子明显是讽刺洪太尉的。
为何写这大蛇和大虫呢?这大蛇和大虫多半是给张天师充当门面的,正如一些高僧,贴身童仆的功夫假如令人刮目相看,背后高僧的功夫一定不简单。同样道理,虫蛇非同一般,张天师的本领就可想而知,一定了得。何况,这虫蛇也是张天师派来试探洪太尉的,并不伤人,只不过惊吓他一下而已,看他是否心诚。这是侧面衬托张天师的不凡实力。
这叫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虫蛇是张天师为考验洪太尉而加的戏份,也暗示了张天师的实力不凡,不愧是一个高人。
养尊处优的洪太尉被吓得魂飞魄散,骂骂咧咧,自然没有通过张天师的“考验”,无功而返。这就是无能又无德的洪太尉,一有风吹草动就现出了原型。
紧接着写洪太尉遇到了一个倒骑黄牛的牧童,文中写到:“只见那一个道童,倒骑着一头黄牛,横吹着一管铁笛,转出山凹来。太尉看那道童时……”
洪太尉有眼无珠,错失良机,这个牧童就是张天师。当然,一般人也都难以想象,眼前这个孩童会是张天师,他虽然年幼,但具备高深的道行。
大神终于露面了,洪太尉却有眼不识泰山,错过了请求的机会。这是第三个回合写张天师。
最后,还是山下的真人对洪太尉揭露真相:这牧童就是张天师!洪太尉恍然大悟。
笔法独特,层层渲染,营造气氛。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慢慢揭开神秘面纱,令读者从迷雾重重到豁然开朗。
水浒是一部艺术成就极高的作品,值得再三品读赏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