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八”只是个时间名词,今天我却想把它用成动词。“八”的对象,是那个写了篇阅读量上了10w+的文章的小二姐。
初“八”
3.2那天,朋友圈里不知谁转的文章《张杨导演,我爱你》映入了眼帘,因为去年看过《冈仁波齐》,还为这部纪录片写了篇影评,所以记住了张杨这个名字。好奇文中提到的张杨会不会就是《冈仁波齐》的导演,所以就点了链接进去。结果一看,还真是他。
初看,觉得这是一个陷入对大叔型人物不可自拔的感情中的女粉丝的心路历程。初见即心生欢喜、鼓足了勇气要到对方的微信;然后自己在开始数佛珠(为何数佛珠不得而知)的第37天远道去云南看他拍摄,毫无意外地发生One Night Stand(当然,也聊天);分别后北京再见面;而后在开始数佛珠的第88天,她删除了他;最后终于忍不住在佛珠数到第108天,也就是3月1号的这天发了文章。
这篇阅读量极大的文章,前面着墨的重点放在两人相识相伴的过程描写上,而从分别后开始,却扯什么量子纠缠、三毛荷西。
虽然觉得后面一部分感觉有些生拉硬拽,但心想也许一个爱人而不可得之的人是有几分魔癫的吧,心内倒也生出几分怜惜来。想告诉她:千万别把一个男人随性的宽衣解带,解读成有情有意的鱼水之爱。也很想告诉她:在当今这个年代,爱上一个有妇之夫并非什么十恶不赦的罪过,但如果不能修成正果,女性往往是受伤最重的那个。怕只怕,你爱得那么无怨无悔,而另一个,却选择做了缩头乌龟。比如姚笛和文章。
这是初“八”的印象。
二“八”
每次热点一出,肯定就会有其他的人来跟进来作文章。果不其然,1个小时后就看到了凤凰网对她的采访,再过了10多个小时,又看到了两篇评论这位小二姐的文章。一篇是《小二姐,我来教你如何成为真正的女文青》,另一篇是《转世三毛,是文艺青年的花痴版本还是野心家?》
在正式点开凤凰网的采访视频之前,先点开了她在《张杨导演,我爱你》文章中上传的视频。有些感觉她在读稿子的感觉,虽然稿子没出现在视频中,但她偶尔往下瞟的眼神无疑出卖了她。于是不由地猜测:她写这文章,莫不是有别的诉求?
再看凤凰网的采访,发现她的状态压根不像她文章所述给人的感觉。我以为她会因为苦恋无果而期期艾艾,但恰恰相反,她神采飞扬、眉目流转。觉得她应该是一个很善于抓住机遇的人,这从她自己说的经历和自我评价里即可见一斑。5岁丧父,跟奶奶在小地方一直生活到15岁。15-18岁跟随母亲一起生活。成绩不好,中考落榜,复读考上艺术高中。18岁时她奶奶去世后,独自闯荡北京。她自言自己做人做事比较有目的性,内心不甘平凡,曾经为了生活也接受过别人的包养,度过难关后,又会主动积极地去结交人,并判断该跟什么样的人走得近走得远。
那么,她会不会把张杨也当作了自己进阶的一枚棋子?
果然,《小二姐,我来教你如何成为真正的女文青》晒出了这位小二姐发红包请人帮她转发她的文章的聊天记录。又晒出了她@冯小刚的微博。
她的行为,也显然与她的言辞背道而驰。说是放下,却又接受众多的采访。在大众看来,真正的放下,是不予置评,不言不语。
也许,她和那位写日记的常艳一样,本来也是有所图才投怀送抱,但因自己的计划落空而选择了公开?常艳因为财色双失却还是没弄到北京户口而最终以日记的形式来公开,而这位小二姐,也同样选择了文字的形式,只不过,常艳用的是揭露的姿态,而这位小二姐,走的是煽情的路子。
但凡男女关系从纯洁走向了床第,纯粹只有sex而没有love的成分也是不可能的吧?爱而生恨?爱恨交织?个中滋味,她们自己才是最清楚也最纠结的那个吧?
三“八”
小二姐的文章出来,网络上一边倒地批评她。却鲜有人批评另一位当事人张杨。古今中外,其实都是如此。众人眼中的大逆不道,最终多由女人买了单。文学作品《红字》中,白兰佩戴着鲜红的标志通奸的A字示众,而那位牧师丁梅斯代尔依然维持着一个君子的形象。另一篇名作《安娜·卡列尼娜》,主人公安娜为了爱情放弃了家庭和儿子,可惜最终选择了卧轨自杀。现实生活中也不乏活生生的例子。为了爱情未婚生女的吴绮莉,女儿的身份没得到成龙的认可,事业也走了下坡路,而那边厢,成龙先生却未受半点影响,依然混得风生水起、春风得意。
********
小二姐的文章,传了几天也就销声匿迹了。那点作用,恰如投入一片深湖中的石子,只荡起了几圈涟漪,却听不到半点回响。这也算生活给了她一记警钟吧。一个人,要想人提携自己,抄近道、走野路子不是办法,因为每个人都喜欢也都乐意去帮助走正道去追梦的人。而一个懂得自尊自重的人,也必将赢得他人的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