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阶段,我该干什么?如果回到学生时代,你的想法呢?
实习生的使用是公司人员招聘和培养的重要补充方式。在敬业度、奉献精神和忠诚度方面远远高于一些的社会招聘人员。每年招聘大量的实习生。在面试时,我常常面对这样的矛盾。一方面希望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实习生可以尽快上手。另一方面,频繁短期的实习经验又让我觉得该候选人实在是有点太浮躁。每个地方实习1个月能有什么收获。因此在面试的时候,除了常规的笔试考核之外,只能借助一些实习经验或者考取的证书来验证信息。
那么,硕士阶段该不该大量的实习?
我读硕士的时候是15年前,当时还没有改革,3年的学制。这个阶段以发表学术论文为最终极目标。硕士期间基本不外出实习,看看传统经济学书,听听报告什么的。发表一篇核心期刊就是最大的成就。毕业后,找工作,多少木有目标性。似乎只能对照师兄师姐们以前就业的范围和职位进行投递简历。最终就业,比如我,兜兜转转到别的岗位,面试、笔试环节开始时就相对弱,进入工作中起薪就差点。当时我就遗憾自己应该在求学期间,趁着时间、精力都富裕的时候,尽量的学会一些基础的技能、要么考一些证书,要么实习经验中真的用实践指导学习。所谓以用致学。
但是,坦白讲,我回想起我的大学生涯时,脑海里面总想起,玉兰花飘香季节,阳光明媚的图书馆书桌前度过的那段硬啃宏观微观理论和模型的时光,或者是学院期刊室內,大家济济一堂,激烈讨论研究小企业的融资和注册制、审批制的热闹。那是个纯粹的时代。天南海北的同学无论相隔多远、相隔多久,谈话不时曝出那时代的笑话和趣事。
昨天面试一个小朋友,中财硕士刚读5周,就开始来找实习。本科阶段已经开始在不同的单位贴票、复印、整理工作底稿的日子了。而这样的小朋友还不少。统一表现为:积极网申不同的企业,每天在注会考试、实习以及学习驾照的忙碌中穿梭。有很多甚至整个硕士阶段感觉除了考试前后,几乎都在不同的单位。
这样好么?很难讲。至少这样的孩子,我要不起。面试笔试后,根据对方承诺时间保证,最终确定了这个小孩,但是,隔一天通知来入职,对方直接说另有别家,要么就是到了时间还不来,电话询问是:已经在别的公司入职,或者上了3天之后就去了不同的单位。他再选择。选择最有利于自己“户口、实习待遇、公司知名度”。这个选择无可厚非,我只能说,我不敢要。谁又愿意是哪个被选的呢?
简单说来,本科阶段学会的是知识结构的搭建,硕士阶段是逻辑思维和信息搜寻能力的锻炼。工作以后重新入学,无论心境、精力都很难讲。如果决定读硕士,能在有限时间内好好读几本书,建立自己逻辑思维能力将对整个人生产生深远影响。或许可以考虑,翻译一本书,参加上一门会计考试,学习一点编程知识。写上经典著作厚厚的读书笔记,然后在抽出3-6个月找准一家单位实习。这些都将成为你青葱岁月的永远回忆。
如果时光可以再来,我愿意再次站在玉兰花下,瀚海墨香中翻看那几本永远的经典。
当然,我现在。。。。还是先管好自己,进而规划好时间的价值。科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