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的《人间世》中,庄子对德和智提出了辩证的看法,警示世人沽名钓誉的德和争辩是非的智都不是真德和真智,而是人们相互倾轧和斗争的凶器。
针对自身修为不够的小白,妄图用自己的德行和智慧去拯救他人,无疑是递出凶器,既会伤人,也会伤己。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德呢?需要歪楼到《庄子·德充符》等章节中去找找答案。
关于德,《庄子·德充符》中有这样一句描述“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这句话描述了有德的人才能安之若命。
什么是命呢?《庄子·德充符》中有两处描述:
“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
“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
参考译文:
假如有一个人在后羿的射程之内,后羿要射中他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但他没有被射中,就是命。
一个人得生死、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所处环境的日夜更替、四季轮回等不为人所左右的,都是命之行。
学习思考:
综合以上两个观点,可以把庄子关于命的特点概括为一种随机性、不可控性,也可以进一步理解是客观运行规律的一部分。所以庄子认为有德行人是能认识命的本质,且能安之若命。
怎么样才能做到若命呢?庄子在《庄子·德充符》和《庄子·大宗师》中均有提及。
所谓德充符,即道德的完美充实。庄子在这一篇中列举了四位形体残缺而道德完美的人物,反复说明人的外形貌丑不足以影响道德纯美的价值。又从对这四位人物的正面和侧面描写,来阐述上德的境界。
概括起来可以包含两种境界。
原文: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庄子·大宗师》
“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庄子·德充符》
参考译文:
至人可以做到用心若镜。如果我们的心是一面镜子,有人离开时,镜子不会挽留,也不会送他。有人走近时,镜子也不会特意迎接他。如果做到了用心若镜,就能客观反映事物,有不会伤害到我们的内心。
我们的内心要平和、愉快,我们的内心要畅通而不失于兑(表达愉悦的意思)。庄子认为,在日夜流淌的过程当中,内心要始终保持着“与物为春”的生活态度。只有当保持这样一种态度来应对万物时,才能实现庄子所说的安之若命。
学习思考:
道家思想讲求尊重自然规律,道法自然。庄子对上德的阐述也充分展示了这种思想。所谓上德就是要认清现实、尊重规律、悦纳天命。何为尊重?就是不做任何扭曲和解读,把自我跳脱出来,像镜子一样客观的反映现实存在。更为甚者,用一颗包容、愉悦的心去接纳它(这也是心理学上特别强调的悦纳)。
即用心若镜、与物为春。
回到《庄子·人间世》这个主题上来,出世之道的关键,就是要理解人、人心。一腔热血准备出世的颜回,他需要如何存己?要认清和接纳那些现实呢?
明天继续学习......
文|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