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电告中山先生,武昌革命党人吕志伊向香港报告:“新军必动,请速汇款应急,并前往主持。”
疲惫的孙中山把电报撂到一旁。半年前,也就是1911年4月,他以最多心血组织的广州起义刚刚失败,黄花岗掩埋了72位烈士的遗体。
这么多年,他一遍遍做的,是失败后设计掩埋烈士,安抚烈士遗孤,然后满腔悲愤地写下一篇又一篇祭文。
眼下他正四处筹款,丝毫没有意识到数十年来牺牲、奋斗所追求的目标已近在眼前。
既无款可汇,更无法前往主持,这是孙中山看完电报后的第一个念头。本想立即回电黄兴,要武昌新军暂时勿动,但因夜已深,旅途劳顿,他决定次日晨起再回电。
第二天,孙中山却一觉睡到上午11点。他起床去餐厅吃早饭,在走廊上购报一份准备入餐室阅看,随手展开,立见一则令他浑身血液停止流动的醒目黑体大字专电:“革命党人占领武昌。”
辛亥革命爆发。
据说,当时孙中山手中的牛奶杯子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历史在这里开了个玩笑,一个似乎诡异和离奇的因头,像一颗火苗迅速点燃遍地干柴,看起来是“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实际上,当年的情形已经到了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牌摇摇欲坠的当口,一个爆裂脾气军官,一个不服管束的兵式,引发了惊涛骇浪,一发不可收拾,催开了波澜壮阔的近代篇章。
遥想当年,如果当时真的今日事今日毕,就没有这茬事了。
历史真的不容假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