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自《生命中最重要的前三年》
三岁以下孩子对于“不”的理解,跟大部分家长是不一样的。(对于“不”真正的理解,要等到孩子三岁之后,这是一个发展过程。)“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和小孩子探索世界,发展自我意识的需要直接对立。
是的,你的孩子也许“知道”你不希望他做某件事,他甚至知道如果做了这件事你肯定会生气。然而,他却不能理解成人不让他做的真正原因。为什么孩子在做他“知道”你不希望他做的事时,会先看你一眼,然后坏笑一下,最后还是去做呢?
一岁左右的孩子进入了“我要做”的阶段,这个时候,他们的自主性会与怀疑和羞愧感对抗发展。到了两到六岁,则是主动性和内疚感对抗发展。这就意味着,他们的主要发展任务是探索和实验。你能想象,当孩子因为生理需要而去做事情,但却受到惩罚时,他们的内心是多么混乱吗?他们在潜意识层面,面临着真实的两难处境。“我是要听父母的话呢,还是顺从自己生理发展的自主性和主动性需要,进行探索和实验呢?”
这些发展阶段,并不意味着我们允许孩子去做任何事情。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所有我们希望孩子合作的方法,都应该是温和而坚定的,而不是控制或惩罚的。这个阶段,是你的孩子个性养成的阶段。你希望,你的孩子可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我是有能力的。我可以尝试犯错,然后在错误中学习,我是被爱的,我是一个不错的人。”如果你试图用内疚、羞愧和惩罚让你的孩子学习,那么你给孩子创造的是一个受挫的环境,这些带来的影响等他们成年之后也很难再逆转。
正面管教工具卡—教孩子该做什么以下有一些合作性方法可以帮助一个学步儿童建立自主性而不是怀疑和羞愧;帮助一个2-7岁的儿童发展他的主动性而不是内疚感:
1. 如果你正在尖叫、咆哮或是说教……停!所有的这些方法都是不尊重对方的,只会助长孩子将来对自己的怀疑、羞愧与内疚。
2. 与其告诉孩子做什么,还不如找一些方法让他们参与到做决定的过程中来,从而建立自主性。“我们下一步可以做什么呢?”(对于还不会说话的孩子,“接下来,我们会……”用温和而坚定的方法做给他们看,而不只是随口一说。)
3. 请求的时候,要尊重孩子。他们正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期望他们“马上”停下来去做你要求他们做的事情。可以这样问:“你过五分钟或十分钟之后这样做可以吗?”就算你认为孩子还小,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但是你这样做是在训练自己能够尊重地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而不仅仅是命令他们。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事先提醒:“我们马上就要离开这个格子爬梯了,在走之前,你们最后还想做什么呢?”
4. 随身带一个计时器。让孩子帮助你定1或2分钟的计时器,把计时器放在他们的口袋里,计时器一响,他们就知道时间到了。
5. 提供一些选择,让孩子可以来帮助你。“我数到20就要走了,你是希望帮我把包带到车上,还是帮我拿车钥匙呢?”“我们回家之后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呢?把买的东西放好还是讲故事呢?”
6. 不会说话的孩子需要直接的指导,正如德瑞克斯所说:“闭上你的嘴巴,开始行动。”悄悄牵着孩子的手,带他们去他们该去的地方,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而不是不应该做什么。
7. 运用幽默感:“现在,挠痒痒怪兽要来挠不听话的小朋友啦。”
8. 当孩子因为做不到而发脾气哭闹时,要存同理心。同理心不代表拯救,而是理解。拥抱孩子说:“你现在真的很伤心,我知道你很想留在这里,但是我们该走啦。”然后抱着他让他哭,在进行下一步行动之前,一定要接受他们的情绪。
9. 孩子通常很敏感地知道,你是否真认为非这样做不可。所以,如果你不是认真的,请不要随便许诺或命令孩子,说的时候也要用互相尊重的方式。而且接下来要用尊重的方式跟进——通常不需要语言。同样的,这也是向他们“展示”什么可以做,而不是用惩罚告诉他们什么不能做。
10. 对于日常生活要形成惯例:起床、睡觉、用餐、购物等。然后问你的孩子:“在我们的日常惯例表中,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呢?”对于小一点的孩子,我们可以说:“现在我们应该去……”
11. 做好心理准备,有些事情可能需要不断地去教导孩子,直到生理发展让他们做好了理解的准备。耐心!语言最小化,行动最大化。不要把孩子的行为个人化,认为孩子是在生你的气,或者他就是个坏孩子、不听话的孩子。整个过程中保持理性,不要有内疚或羞愧感。
12. 记住,你的态度决定了是给孩子创建一个战场,还是给他们一个温和而坚定的环境,让他们在合适的界限里去探索世界。
这个阶段,你的任务是要做孩子的教练,帮助他们成功,并学会如何做事情。你也是一位观察者,观察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个性。千万不要小看孩子的能力,但同时,当你把新的机会和活动介绍给孩子的时候,要仔细观察他们是否感兴趣,可否做到,需要从你那儿得到哪些帮助。
这个年龄,安全是个很大的问题,你要做的是确保孩子的安全,但不能让你的恐惧使他们受挫。因为这个原因,用温和而坚定的方式指导和教育孩子,是非常重要的管教工具。
正面管教工具卡—教孩子该做什么例如,家长可以“教导”两岁的孩子不要随便跑到马路中央去,但还是不能在没人看管的情况下,让孩子在马路边玩,因为我们知道,不能期望孩子“理解”他们所学到的,然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既然如此,同样的,为什么父母会期望他们说“不”的时候,孩子能“理解”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