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介
成长之初,孩子的脑海中并没有“数学”这个概念,而当他们发现父母、老师教的数学难以理解时,“数学”就渐渐变成“可怕”的东西,当心理上出现了本能地抗拒,探索数学的乐趣也就成为空谈。本书作者孙路弘,学数学出身,更是“中国奥数第一人”。他首度将数学启蒙与儿童心理学高度结合,运用“兴趣激活”的方式推动孩子智力自然发展。他强调从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感受”数学,由此衍生通透、牢固和全面的数学思维。
作者公开幼年成长日记,还原妈妈对自己进行数学启蒙的生活场景,总结其中的数学教学方法;帮助每位妈妈都能够“零门槛”带领孩子进入数学的天地!
妈妈最大的成功并不是教会了孩子多少知识,而是把孩子追求知识的原始动机培养出来,这种求知的原始动机驱动孩子的一生。
2.作者
从初中起就表现出优秀的数学能力,并立志当数学老师。
如愿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四年后的1985年,响应国家号召,回到母校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书。中国的教师节也是从那年开始的。
不仅在课堂上授业解惑,也通过文字的形式来传播思想,把图书当作介绍数学学习方法的工具。在新时代与时俱进,利用互联网提供数学教育心得,运用微信跨国际沟通,教授加州、伦敦以及悉尼的学生。
在将数学中的方法论运用到教育方面也颇有心得。请关注作者即将出版的作品:《爸爸教的数学》《妈妈这样教数学》。
3.提问❓
妈妈如何教数学?教什么?
4.序言
父母将数学渗透进我的人生。生活中,爸爸教规则(引导重视规则,遵守规则,按照规则做事,方法都是基于思考方式),妈妈激发我对数学的兴趣。
大数据时代,数学是赖以生存的核心血液,是一切学科的基础。
孩子12岁以前都是能够雕琢他的时候,每一个眼神,具体反馈,都贯穿着你对孩子的影响,对于智力的启蒙。
老师给的是知识,理性,系统,妈妈给的是兴趣,动力,喜悦。
5.家里有一杆秤
眼睛看多了,耳朵听多了,参与其中,看到自己的不同做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就开始对事物有了兴趣。
把抽象的物体,概念进行量化,变成身边的可看见,可感觉到的事情,脑中也就建立起了对应的概念。
秤,温度计,尺子,钟表,杯子都可以帮助理解抽象概念。
6.指尖上的数学
参与的过程比最终记住结果要重要的多。
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是一种永恒的源源不断的激励。
多变换一些方法来讲解,妈妈做的比老师要好。大家都追随的法则不一定就是唯一的真理,如果法子不适合我,那么肯定有一个更适合我的法子,对天下所有的孩子都是如此。
手指活动刺激大脑细胞发育。
掌握多少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激发了多少兴趣,如果单纯灌输大量知识,反而失去了求知读书的兴趣,才是得不偿失。一个孩子的执着程度取决于兴趣被调动起来的程度。坚持做同样事情的时间越长,这个人的注意力,执着程度就越好,一生也就容易取得超乎常人的成就。
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思考一下到底是什么方面注意力不集中,是所有时间都不集中,还是你让他做的事情不集中。老师没有精力去发现每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一个孩子最扎实的资本,不是哈佛毕业或是冠军称号,而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手指连接大脑神经元,9岁开始系统记忆的能力,取决于两岁时大脑髓鞘的发育和发展,不断的往返信息激活大脑神经,进行连接和扩张。
7.粗心到底是什么
每次做完作业,妈妈一定要检查一下,告诉错在哪里。为了培养记忆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求写日记。
孩子对于形式上明显的标志或者能够依赖的线条更容易接受,而对于按照某种格式来排列事物的接受程度就较低,除非将格子写在白纸上。比如孩子画画,给他们不同尺寸的纸张,动笔画画的时间就不同,拿小一点纸的孩子动笔更快。白纸上画格子,要求写在格子里就容易些。
孩子学习新知识新事物的过程,只要有机会参与,动手,体验,孩子在这些行为过程中就能够渐渐吸收许多东西。
能够调动孩子求知的兴趣,才是妈妈最大的成功。成功并不是教会孩子多少知识,而是把孩子追求知识的原始动机培养出来,然后妈妈退到幕后,那个激发出来的兴趣会推动孩子自己向前走。
如果是父母指出来的,孩子不会觉得新奇,父母要做的是引导孩子看这个表格时间长一点,超过10分钟就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和规律,这会激发出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孩子能够意识到的挫折入手,是妈妈激发孩子兴趣的好时机。父母帮孩子检查作业时如何引导,会影响孩子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孩子不喜欢重复,喜欢变换方法去做同一件事。我孩子提出一个新的问题给你,父母应该高兴,因为他在尝试模仿你给他出题目的方法。孩子每次提出的问题不同,代表她在寻找不同点之间的规律。
做事情的过程有问题,应该改善的是做事流程,而不是看出错的结果。告诉孩子:出错才是学习的机会。
8.默想是智力发展的敌人
五岁前养成的习惯往往本能地维持一生,尽早培养孩子说出自己的思考,可以是对自己讲,也可以对家人讲。数学也一样,玩一样说出来,说多了就形成印象了,就融会贯通了,成为自己熟悉的事情,也就不再害怕了。要求孩子在做题目时,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说出思考过程是一个重要的启发智力的方法,能够说出来的思考,印象也会更加深。奥数班孩子要求在拿到题目后大声念出来,然后继续说下去,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解题时候会慢一点,但随着边想边说的习惯慢慢养成,解题思路就越来越清晰了。要对思考过程进行关注。
妈妈用心良苦,创造一切生活机会,让孩子练习数学。
9.应用题的关键难点
生活中越经常接触到具体,具象的数量,并及时启发,孩子就越具备主动走向抽象的能力。数学就是在对生活中量的比较中建立起来的,比较的事物必须要有具象的意义。
图书是从编写老师的视角出发,题目中会涌现出大量抽象的语言词汇,其实不是在测试孩子数学量化的能力,而是在测试孩子的抽象语言的理解能力,而里面缺乏对词汇的注解,没有孩子易懂的话把事情讲明白。
天才儿童的卓越处,主要体现在对抽象词汇,抽象关系的掌握中。生活中越是经常接触到具体的数量,并及时启发,孩子就越具备主动走向抽象的能力。例如用三根线的实际场景来解释公约数。
学校老师没有时间来摆出具象的场景,也没有意识培养孩子自己去形成一个概念,往往是先灌输给他们不懂的词汇,再给这个词汇很多解释和说明,让孩子自己悟出来,就代表他们懂了。这样,孩子的认知理解层面与操作层面脱节了,失去了思考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能力。父母要在生活中寻找大量机会,讲解具体的数量,给孩子机会让他自己形成认知,并学会熟练应用,提炼,形成丰富的词汇。
让孩子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数过的东西来讲解对概念的理解。
孩子需要理解语言的能力+数学能力。语言理解是早期接受数学概念的基础,也是难点。所有的数学词汇都是许多数学家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并用自己的词汇来概括的。孩子不可能在没有任何现实可见可触摸的情况下就直接理解,必须让孩子经历具体的操作过程,自己去体悟。父母或老师不能帮他跳过去,需要慢慢来。
孩子从三年级起,就会在数学课本中发现很多不太能理解的词汇,语文书中又没有专门对这类词汇进行说明,也没有提供足够多学生见过,听过,遇到过的实际生活的例子。这时父母可以借助很多常见的事物来建立抽象概念,因为最关键最有效果的是父母的教育。数学不仅由数字构成,也包括词汇。父母应该设法将孩子可见的各种现象变成词汇,培养孩子对这些词汇的熟悉,理解,并渐渐形成认知。当孩子再遇到应用题时,题意理解这一关就可以轻松跨过了。18岁以下的孩子都不擅长抽象能力,任何文字都是对事物的抽象过程。小学数学中大量类似题目,实际上考的都不是数学,而是对词汇的理解。到了大学才具备理解抽象词汇的能力。
10.从手指开窍出大脑智慧
训练灵活性是在12岁以前最需要的脑力活动。手指头在生理上会刺激大脑区域。
孩子不需要填鸭,而需要恍然大悟的开窍。需要孩子较长时间的参与,琢磨,思索,在门前徘徊,然后突然门打开。
11.发烧是多少度
对一个事物的记忆来自于头脑中对这个事物的集中时间,集中时间越长,对这个事物记忆的时间就越长。
留在孩子脑海里的是探索数字之间运算的过程。妈妈可以永不同形式,事件,活动来激发孩子探索,尝试,实践,使孩子建立自信,不再怕运算符号。
把新知识和孩子熟悉的数学知识相联系。不断提醒孩子找规律。
大量实践→实践中观察→观察后猜测→猜测后验证。
从三年级到六年级要掌握各种数字,运算的学习窍门。
12.孩子懂了吗?妈妈怎么知道?
检验孩子是否理解概念,就是观察和询问,看孩子能不能用生活中的栗子解释,应用。
中国孩子不是输在起跑线上,而是输在起跑姿势上。要先去透彻理解数学概念,首先是对词汇的理解。左脑数字+右脑形象描述→数字概念的理解。
13.满分学生没有未来
妈妈角色:陪伴,好奇,不断交流,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提升,反思做过的题目。
小学阶段做数学题会犯五类错误:
①粗心导致的错误
如果类似题目做对,就不用纠结粗心。
②步骤跳跃导致的错误
让孩子把每个步骤写下来,为大脑建立清晰明确的过程。
③规则运用模糊导致的错误
规则混淆导致。
④题意理解偏差导致的错误
四五六年级中,题意理解偏差高达35%。
⑤对概念理解不准导致的错误
一定要格外重视。连续三个月的概念不清,将带来继续学习的重重障碍。妈妈听孩子解题过程不要急于纠正,而应不断询问,让她自己悟出概念。
数学学习两方面:规则的熟练(重复步骤,不断练习)+概念的理解(弄懂词汇,认识概念)。
对分数不关心,只关心每道题说出想法,过程。最重要的是孩子理解了什么,运用了什么。满分时,也问:哪道题用时间长,哪道题用时间短。哪道题最没把握,哪道题同学讨论最多。时间久了,孩子会对自己做题能力有了把握。
选择题<应用题(有过程)
六年级概念要非常清晰,熟练,为初中做好准备。
14.不会做题,只有三种可能
小学,最需要掌握对规则的运用。最需要启发对规律的认识,最容易卡住的是对题意的理解。关注孩子留白的题目,让孩子独立完成。每次孩子做对一道题都会建立一点自信。
理解问题+思考方法的建立
父母帮孩子清晰题意,思路,题目需要她完成什么,或者鼓励她提出自己的疑问。
15.后记
母亲要给孩子少年时期心智的充盈。
父母帮孩子找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影子,清晰的呈现出来,并帮孩子养成习惯。数学是影响人一生的学科,是在思维层面让人在认识,判断,处理事物时更有条理,更加理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