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这件事,我花了快17年的时间,九年义务教育加上三年高中、三年大专以及两年的本科。
家里留着小学到大学的课本和各种学习资料,前几天整理的时候满满的八个麻袋,怎么也有三四百斤的样子。
在学习这件事上,我只是一个后天学会努力型的选手,要不也不会有这么曲折的学习经历。
辗转反复这么久的时间,我也到了真正毕业的时候,半个身体脱离校园的保护圈,来到了社会的射程范围之内了。
这个时候,摆在我面前的选择有两个,在大城市?回家?
没有考虑多久,我选择回家工作,回到我熟悉的地方。
我本科是在广州读的,而且校区很偏远,去市区和去清远时间应该差不多。之前考试、面试的时候我都需要提前一个半钟到两个钟,赶公交赶地铁的,交通的巨大成本对我而言很难负担。
当然交通只是一个简单的理由,毕竟在北上广深这种情况太常见了,通勤时间长对我而言是身心的浪费。在这个过程,我需要减少休息和娱乐的时间,有人说你可以用来学习啊,之前我就说到我是一个后天学习努力型选手,这种压缩时间换成增加自己知识的能力我还远远没学会。
前面说到了我读了快十七年的书了,也没读出什么名堂来,有点死读书的样子。虽然有些俗套煽情,但这些都是在我父母撑起的家庭防空洞里我才能实现的,没有他们,我不可能把书读得这么顺利,这点我是打心里清楚的。
我有一个比我小一岁的弟弟,去年大专毕业了留在广州工作,一年下来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回来。我和他的沟通就止于微信和电话,而且对话极其空洞没有营养,就是缺少面对面对话的乐趣。我如此,我的父母也是如此,每周一次固定的电话,有事没事的微信消息成为了他们和小儿子之间的联系。
我不想我也成为一只候鸟,只能定时定点地回到家,不能陪着父母变老,成为他们下一段人生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你的成长父母一点不差地参与了进来,而父母的人生也走到了午后黄昏前,他们的风景里少不了你!
我身边的同学大多数人还是选择留在珠三角,巨大的社会繁荣景象和老家的平平淡淡相比之下,年轻的他们不想把自己的青春留在小小的县城,毕竟他们宣称自己的梦想在老家实现不了。
梦想,这个词语充满了无尽的幻想和冲动,是一种精神和灵魂的兴奋剂,是通往美好未来的花路。
我也有梦想,写作是我鲜为人知的梦想,更多像是一种信仰,但我很难告诉别人,甚至我从来没有告诉我的父母我有这个梦想,不善言辞的我依旧是充满强烈的表达欲望,即使可能会被误解,但我依旧想要表达。
所以我开始写作的路途,这是第一篇,接下来还会有很多很多我想说的话,希望你能做我的一个倾听者,看着我满腔热血的在这个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吧。
写作是一种创造,另类的创业活动,在老家的环境里你能得到更多的灵感,比起大城市,小县城的冷暖更加惊心动魄,这是我回家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的人总说你要走出你的舒适圈,不断挑战自己,给自己设定一个又一个的目标。给自己设目标做计划没有错,我也在做,对于自己的人生我不是想要拿来虚度的,在自己的舒适圈里我能实现了自己的人生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大多数人的人生目标在自己的舒适圈之外,距离自己十万八千里,所以他们总是在赶时间,怕自己完成不了,怕自己不能实现目标。
不累吗?累,但你说有价值,当然有价值,价值大小的判断在于我们自己,可很多时候价值的判断权在别人手里,是我们自己交到别人手里的,成为了这个判断标准之下的热锅蚂蚁,所以你一直疲于奔波。
我不是要告诉你回家多好,这个我不说你也知道,你也知道你为了守护这个家在外面吃苦受累很值得,我也是一样,只不过选择了更加亲密的距离,当风雨来临时,我可以更快地跑回来对抗风雨,也只是这样简单的原因而已。
校园和家庭其实很相似,都是在保护你,让你的人生有很多美好的时光。
毕业了,学校不在了,家还在,所以我选择回家,把梦想带回家。
梦想大大小小,你有能力在哪都能实现,拼搏一生不就是为了自己和家人好过一些,不单是房子和车,还有我能时常面对面和家人说说话,我们接下来的人生便是我接下来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