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学习?
如果拿这个问题来问我两个正在备战考研的妹妹,她俩肯定会说:“姐,你哪凉快哪待着去,我天天学习的时间都不够,哪还有时间想我为什么学习。”
如果拿这个问题来问我已经结婚的表兄弟们,他们肯定会说:“我上学的时候都没学过习,现在谁还学习。”
再如果拿这个问题来问我爸妈,他们差不多会说:“我们那个时候能吃饱就不错了,还想什么学习。”
那如果拿来问我自己呢?
我为什么学习?
以前作为学生的时候,其实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反而是爸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跟我说“你学习又不是为了别人,都是为了你自己。”
那时候我就很不理解,他们总说学习是为了我自己,可是我自己压根就不在意学习,怎么还能这样说呢?
于是我就只干一件事——在意我在意,同时它也在意我的学科。
我把语文变成我的优势,把作文写得天花乱坠,东拼西凑去拿各种奖,然后对它麻木,最后讨厌它。
同时我的数学也一塌糊涂。初中时的历史老师看着我的中考成绩跟我说“你这个数学以后会是大麻烦。”
高中时的班主任就是数学老师。有一次,他在数学晚自习上跟打哈欠的我说“天天学英语和语文学累了吧。”然后全班哄笑。
但吊诡的是我当时压根没听见,可能我真的快睡着了,还是下课后,我的好朋友过来“安慰”我,我才知道我刚才被嘲笑了。对此我只能感慨数学老师可真幸运,不然按照我的性格, 肯定当时就要还其以白眼的。
但我对数学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曾经有一次在语文老师的办公室跟她聊天,聊着聊着她让我帮她报一组数字,结果我读了两遍也没有读对。最后她只得自己把那串数学录下来,还跟我说了句“难怪你数学那么差,你对数字是一点敏感度都没有。”
当时的我真希望她的这句话能让我爸妈还有数学老师都来听一听,好让他们知道我真不是针对数学这门学课,也不是针对数学老师。
好吧,我扯得有点远了。
再强行扯回现在吧,不要一丁点过渡。
现在我已经在职场混迹多年了。虽然我在进入职场的那一刻起就知道自己要一直持续不断地保持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节奏。但是真正进入职场之后我才发现,一切真的比我想象中都要难一点。
就在今年年中的时候,我一度觉得自己现在已经很牛了,只要维持住现状就已经很不错,并且安稳地度过了两个月。接着我就被现实打脸——想不学习是不可能的。
现在的我仍然需要学习,学什么?
学习如何“给”。
以前是我向别人学东西,别人怎么给就怎么学,别人给什么就学什么。偶尔能凭借自己的小聪明,挖掘一点其他人看不到的东西,再多学一点。但不管怎么学,学多少,都还是在学的阶段。
但现在不同,我要去做那个“给”的人,这种角色的转变,成为了我学习的重点。
我要想自己能给别人带来什么,在教给别人的过程中,用何种方式会更容易让人接受,既不会让人觉得无聊,也不会觉得好像没听懂。
结合我从事的教育行业,我觉得要从三个方面来说:孩子、家长和老师。
一,给孩子。
给孩子其实是最简单的。因为孩子本身就是简单的个体,他们是被动的接收者,基本处于老师给什么,他就接受什么的阶段。但我觉得给孩子也要有给孩子的技巧。
就像前段时间我看这一季的脱口秀大会,里面的冠军卡姆在总决赛的无主题式脱口秀中说,在军训的时候教官破音式的批评全都是范围攻击,每次教官一张口大家都集体紧张兮兮,生怕他说的是自己,从而做出积极的应对。
其实在课堂中也是一样,“范围攻击”和“个别攻击”都很重要。
比如说,你想让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安静下来,那么一开始就一定不能是“范围攻击”。因为这个时候大部分人都没坐好,你跟他们说“坐好”没什么实际作用,他会观察自己身边的人,一个两个都没坐好,他就不会觉得你是在说他,反而极有可能在说别人。这时候他呈现出来的就是事不关己的无所谓状态。
但是只要这时候你轻轻走到他身边,说一句“XX,坐好”,效果立马就不一样,他会立刻徐速地坐在座位上,拿出作业本开始认真地写作业。因为,你这句“坐好”是跟他有关的。而其他的孩子在听到你的针对性指令后,也都会赶紧坐好,因为他们会觉得“他没坐好,老师都点名说他了,那么下一个肯定就是我了。”
所以,想做到有效控班,就必须学会用最简短的指令达到最好的效果,否则的话,整个班级就会变成老师各种无效指令满天飞的状态,最后老师还会觉得孩子们不挺话。
但真的是孩子不听话吗?可能他们只是不知道该听哪句话而已。
而当孩子已经处在安静完成作业的状态中时,当老师发现有个别孩子的坐姿不端正时,依然可以采取两种提醒方式——“范围攻击”和“个别攻击”。
这次咱们先说“个别攻击”。
“个别攻击”的话,只需要老师走到那位坐姿不端正的孩子跟前,跟他说一句“XX,坐直。”这里要注意声音要小,指令要简短。如果这时候老师走到他面前说“XX,你看你那个背弯着能不难受吗?你赶紧坐直了,别像个豆芽菜一样。”虽然结果都是那位学生会坐直,但是后者的做法可能会引起其他学生的哄笑,或者让那位学生感到难为情,课堂纪律就又被破坏掉了。
其实坐姿不端正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只需要及时提醒学生改正或者直接帮他把身体扶正即可,不需要多余的话语点评他。否则,事倍功半。
再来说说“范围攻击”。首先,我们要清楚“范围攻击”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让更多的孩子注意到习惯是不好的,并且要改正它。其次,在“范围攻击”的做法应该是怎样的?其实在坐姿不端正这件事上,老师们正确的“范围攻击”应该是先用眼神扫视全班一圈,在扫视的过程中,你肯定能跟几个学生对视上,接着用较高的声音说出“坐直、坐正”即可。这时,大部分学生都会调整自己的坐姿。
因为这时,绝大多数学生的坐姿都是笔直,端正的,他听到你的指令后,看看周围并不知道你在说谁,那么就会怀疑是不是在说他自己,进而会进行坐姿调整,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通过上面这个看似与“给学生”无关的事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给学生”最重要的是要简洁明了。不要繁琐的语言也不要有过多的情绪,只要讲清楚自己的要求就可以了。
二、给家长。
给家长其实是一个看似很难,实则很简单的事情。有些老师总是害怕跟家长沟通,理由大多是我不知道该跟家长们说什么。
而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家长都是很直接的,他们再来找你之前就已经想好要跟你聊什么了。这就相当于,有人已经把话题想好了只是需要你陪她聊会天而已,这样想的话,还会觉得难吗?
那么作为老师,可以跟家长说什么呢?可以说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
聊生活,让家长认识一个真实的你;聊喜好,让家长认识一个全面的你;聊观点,让家长认识一个鲜明的你······
但家长其实最想跟你聊的,还是孩子的教育问题。这就是对老师专业化和人性化的双重考验。
在专业方面,你必须要比家长懂得多,才能完美预见和应对他的问题,在人性方面,你得懂得有些话怎么讲才更容易让家长接受。
这些,就是需要不断学习的东西,但归根结底地说还是要给家长专业化、有温度的建议。(先一句话总结一下吧,我太懒了,等有时间我再展开来说一说。)
三、给老师。
给老师可能就是这三者当中最难的一部分。因为老师既不像学生那样简单,也不像家长那样直接。大多数时间里,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样一想,老师们还不如学生。
但如果把老师们当作普通的职场员工来看,就可以很容易的明白他们想要的是什么?无非七个字——钱多事少离家近。在这几个字中,最容易解决的就是“事少”。
知道了这一点之后,再去给老师们东西就变得容易多了。只要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热情地帮助他们,就可以获得他们的依赖和信任。这时,虽然自己看上去多好了很多事情,但其实也少做了很多事情。
这就是——帮助别人的过程也是帮助自己。
但还是不能忽略职场中有一类人,这类人不像其他人一样安于现状,他们追求发展,追求进步,那么就要给更多的东西。
在教育行业,课件、教研、磨课和评课都是一个老师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一个老师最想寻求发展和进步的方面,定期的教研活动和实际课堂的锻炼就显得十分重要,自然而然就会变成给老师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然,还要很多方面需要“给”和学。但不管怎样,还是希望每一个想要学习的人,是发自内心地想要学,而不是因为焦虑而盲目地学。
今天就先记录这么多吧,写到后面其实有点糊任务了。自己给自己定的,每天更新一百字,结果开个头就停不下来了。反正今天想说的就这么多了,多了就多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