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房价
解药还是毒药?中国房价及楼市政策漫谈

解药还是毒药?中国房价及楼市政策漫谈

作者: 渔火谈 | 来源:发表于2017-10-08 01:50 被阅读10次
坚定的购房观念稳定了需求,土地作为支柱的地方财政结构加剧了供给紧俏,而超发的货币被楼市冻结更是推高了价格。至此,我们似乎给高企的房价找到了基本成因。

近几周,中国楼市再次掀起调控浪潮。南宁、重庆、南昌、长沙、西安、贵阳、石家庄、武汉共计八座城市相继出台政策。

二线大城市调控政策各不相同

自 2010年 “国十条”“国五条”出台以来,中国楼市调控不断。政策与热点盘旋,从初期的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一路蔓延到二三线城市。媒体一面鼓噪着高涨的情绪,一面介绍着调控政策。新闻标题列表列表里“退烧”与“强心针”齐飞,“降温”共“长效药”一色。

恍然间,房价犹如脱缰之马,而全国齐心戮力,誓要拉回缰绳,所有买不起房的怨言都接上了遏制房价的壮语,所有关注楼市的目光也都看见了重拳连连,大有雷霆万钧之势。

一时间,仿佛除了投机分子以外,没有人希望看见房价继续上涨,市民翘首盼望楼市降温。

然而后面的发展,你也看见了:

2010 年,万众瞩目,楼市调控政策初见雏形。

2011 年,风口浪尖上,九州大地处处是打砸沙盘之声。

2012 年,房产税的征收一度走到台前,又归于沉寂,房价应声回升。

2013 年,“认房认贷”重夺话语权,但楼市不跌反升。

2014 年,“认房认贷”突然改为“认房不认贷”,至此,大势难为。

2015 年,深圳率先大涨,上海随后异动。

2016 年,20 个城市“涨声”轰轰烈烈。

笔者(编者注:本文作者眉目)表兄青年时只身前往深圳拼搏,摸爬滚打到二十五岁,赚得人生第一桶金。那时,他本可以在深圳全款购入百平住房,但他棋错一着,选择了等待。此后,深圳房价一飞冲天,他也与自己的住房梦渐行渐远。又是十年光阴,十年卧薪尝胆,如今已是某上市科技公司高管的他,才终于有实力与话语权重新考虑十年前的错失。

他已是百里挑一,幸运眷顾,才让这“我有个亲戚”的故事续上了欣慰的结尾,显得不那么平平无奇。

而最平平无奇的,却是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的,真实的遗憾。

又有谁能“重拳调控”这些充裕人生的失之交臂呢。

        起因或许是需求

谈及房价的飞涨,那么就不得不说到市场供需关系对于商品价格的影响,虽然房产在中国被赋予了许多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殊意义,但其本质上还是一种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久高不下,我们首先应该想到的原因便是这件商品本身供不应求。

如果从整个中国的商品房储量上来看,这样的问题并不应该不存在。

但供需决定价格是经济学的基本论断。

那么储量充足的商品房要如何供不应求呢?

自两税制施行以来,地方财政收入受到严重削弱,为了保证收支平衡,他们大都选择出售土地给开发商以换取资金与合作。卖钻石的知道,要把储量充足的金刚石卖贵,要义是控制产量。

同时,在中国史无前例的城镇化浪潮之中,大量的人口从农村以及周边乡镇涌入附近的城市,人口的内流虽然带来了数量可观的青壮年劳动力,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暴涨的住房压力以及购房需求。

涌入城市的乡镇人口加大了商品房的供应压力

供给方的收紧与需求方的增多共同形成了如今大城市供不应求的房地产形势,从供需关系上来看,这无疑是造成中国城市房价持续升温的重要原因。

        远不止供需关系

如果仅仅将住房当做一种普通的商品,那么或许上述分析就足够解释中国的房价现象。

但我们知道,市场这只无形的大手虽然盲目,但也绝不至于将一种必需品的价格抬高到大多数人都负担不起的地步。

要深究房价飞涨的根本原因,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更加复杂的问题——货币超发。

在这里我们不对货币超发的原因做讨论,就单从数据上来看,2012年底,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接近一百万亿元,比1990年增长了65倍,甩出GDP涨幅八条街,相较之下,同期的美国M2全部折合人民币也不超过60万亿元,仅为中国的60%。

1999年~2012年中国M2变化趋势(广义货币M2,金融学概念,和狭义货币相对应,货币供给的一种形式或口径)

由此可见,中国确实存在显著的货币超发,而货币超发往往伴随着严重的通货膨胀以及经济泡沫。之所以没有出现日用品一年涨六倍的情况,则正是因为过去十年中不断攀升的房价一直扮演着中国经济的消化池,房地产市场消化了大量的超发货币和肿胀的发展泡沫,否则今天的通货膨胀率肯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此外,货币超发同样也造成了贫富差距的扩大,毕竟这些多出来的热钱最终也是流进了少数人的腰包,而在缺乏良好投资渠道的中国,这些少数人又将大量的资金用于购置房产。然后导致的结果便是:少数人先富起来,富人拥有的房产越来越多,以至于通过炒房变得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买不起房,以至于为了买房变得越来越穷。

回到个人,安全感+观念≈刚需

所以既然买不起房,那么为什么不租房住呢?要知道在欧美发达国家,有的人即便一生名下没有任何房产,大概也不会为了住处问题而发愁。成熟规范的租房市场可以保证发达国家的公民能够随时租到价格合理而稳定的住处,可为什么相同的办法到了中国就行不通呢?

其中一个原因,正是中国租房市场缺乏管理与培养。

租房市场混乱,房屋品质良莠不齐,房屋租金随意涨价等等这些因素都直接导致了中国居民对于租房居住缺乏必要的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的缺失,正是许多人不惜花上家中三代人的积蓄也要购置一套住房的原动力。

另一个原因前面也提到了,在中国,住房除了是商品以外,还被赋予了许多特殊的意义,而这些特殊意义来源于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土地崇拜传统。

作为一个上千年以农立国的国家,“以末致财,以本守之”的观念早已根植于中国人的思想之中,而其中的“本”,恰恰指的就是房产,也就是说,无论是以何种方式获得了财富,对于中国人来说,购置房产始终是优先级最高的需求。

将房产作为 “立家之本” 的观念早已根植于中国人的思想传统之中

不论是出于对安全感的追求,还是出于对传统观念的尊崇,房产都已经成为了中国人心目中的刚需。对于生活在中国的个人而言,即便房价一涨再涨,购买住房也必定是人生计划中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

  我们正处于怎样的阶段中

坚定的购房观念稳定了需求,土地作为支柱的地方财政结构加剧了供给紧俏,而超发的货币被楼市冻结更是推高了价格。至此,我们似乎给高企的房价找到了基本成因。但价格变动毕竟是个连续的过程,静态分析对每天关心房价的人来说,助益不大。无论是在售楼中心盘算涨跌可能,还是制定政策调控市场,他们更关心市场正在哪里,将要走向何方。

这样的心态其实不难理解,毕竟未来的随机性会带给社会追随的乐趣,楼市亦是如此,我们可以设想,或许在未来的几年里,楼市步入正轨,逐步降温,市场归于良性循环,老百姓不再以房作为个人及社会价值观念的参照物及导向,刚需得以满足,人人都能买得起房,而炒房的海量资金回笼。笔者(编者注:本文作者眉目)作为中国亿万小散的一员,则是略带憧憬炒房资金能够继而流入中国A股市场,掀起新一轮牛市,带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虽说这只是万千可能性分支中的一条,但也并非没有可能。

            写在最后

在这种自说自话的分析之后,我们也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对于房地产市场这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二级混沌系统而言,精确预测几无可能,主观推测难免参杂个人意愿。

至于国家的房价调控政策将会如何变动,今后的房地产市场又将何去何从,这就不是我们这等寻常百姓能够言语之事了。

能够言语的是:

“摸着石头过河”的意思是,包括信息最全面手腕最有力的那部分人在内,没有任何人知道未来是怎样的。决策的正确姿势是,分析可能性并进行相应概率的应对,而非简化为成败的二元赌博。

什么都想要的人什么都不会得到。

活在过去的人会被未来一一所杀。

如果某些人的梦不碎,中国梦就碎了,这可咋办呢?

中国有梦,祝你好梦 :)


作者 / 眉目 Eric

编辑 / 伏焰

图片来自互联网

解药还是毒药?中国房价及楼市政策漫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药还是毒药?中国房价及楼市政策漫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as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