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一直徘徊在自在世界与建构世界的边缘地带,
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我们心智可以达及的存在,
即便是这样的存在也只是心智的解读而非存在本身。
人类的生命以及生命附着的心理、精神与灵性,
是大自然的一个微小的构成,
世界无论是在大还是小的方面对人类来说都是种无限。
那么,
人内心的、
人际的、
情爱的冲突会不会是人与自然、
人与存在的冲突在内心的投影呢?
探索自我有必要吗?
我应该属于对自我探索比较深的人,
可是我觉得自己并不快乐,
我发现,
自我探索越多、越深,
在现实生活中获取快的能力越弱。
在探索自我的同时
,一些负面情绪也缠我。
可我身边有一些人活得很简单,
从来不去想深刻的问题,
但生活依旧快活。
我们到底要不要探索自我?
探索自我一定必要吗?
人可以不自我探索得那么深吗?
探索自我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市面上流行的自我成长小组不能算是真正的自我探索,
只能算是督导老师用心理分析
或者心理学言语系统重新解释或描述我们的过去。
由心理学本身是问题取向的,
这让自我成长的过程充满着创伤感与悲切。
尽管在这样的探索后面会有一些整合与疗伤,
但揭示或挖掘潜藏的创伤事件是老师最重要的事情。
为什么老师只把精力放在"发现"你的问题,
而不是解决,
是因为∶典精神分析假定,
那些潜抑的、未处理好的早年创伤,
在无意识层面阻碍或歪曲我们的知觉,
如果找到那个症结,
问题自然就会解决。
客观上说,
揭示问题是简单的,
只要按一些套路去走,
如果老师缺少足够的素养、
人生履历与灵性修为,
那么痊愈的责任就更多归属你自己。
这就是为什么自我探索有时反倒激发人们更多的负面情绪,
丧失感,
仿佛伤口被打开,
却无人告诉我们怎么把它缝合好。
自我探索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按照一种理论或言语模型去梳理自己的过去与现在,内心与现实,自我与人际,这样的探索不是探索,而是重新把自己言语化,排列组合,你学习到一种新的描述言语,也就构成内心新的现实。这样的重新组合是一种对过去的解放,会激发情绪的宣泄,在短时间有一种通透的释放感,不过,好景不长,新的言语诠释又会像枷锁让你失去被解放的滋味。
我对市面上那些高收费的自我长小组存有异议,怀疑有些老师是否真的具有让人开悟的能力。更让我担心的是自我成长与探索需要自身的能量,有时候是一种自然而发的过程,不是靠大师提携就可以轻易达。
人能够知觉到的自我仍然是自我的投影——镜像自我,不是真的自我。那么深度分出来的自我部分是真实自我还是被某种言语建构的那面镜子(客体)呢?
第二种自我探索是对自我觉知,没有言语、没有分类、没有对错、没有因果、没有深浅、没有前后、没有轻重、没有
批评与判断、没有始终、没有方向与目的…...你能知觉的一切都是自我的部分,宇宙、自然、人与物、存在与虚无、生与死、新与旧、个体与整体…...你能感觉到的都构成你生命的世界,你的自我范畴。自我探索就是扩大知觉的能力与范围,类似达摩十年面壁,从对自我的知觉展开对宇宙、生命的探索。从人成为"神"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通过全方位、无条件、无假定去接纳存在的一切,并用知觉自己内在的方式去知觉整个世界的过程。
痛苦是我的,
但我不是痛苦;
欲望是我的,
但我不是欲望,
我比我知觉到的东西更多。
真正的自我探索是不能借助言语的。
唯一的工具是感觉,
唯一的技术是接纳与认同,
要达到的唯一境界是无限。
不然,
所谓的自我探索出来的结果只是言语产物,
这样的探索当然还不如那些活得简单、
从不对自我探索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