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尊重是如何发展出来的

尊重是如何发展出来的

作者: Esky_z | 来源:发表于2019-12-01 13:45 被阅读0次

当孩子说,我不同意去照顾女生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什么,孩子又在说什么?

今天孩子跟幼儿园的小伙伴约好参加动物博物馆的单飞探秘活动,送他去博物馆的路上,我就嘱咐他

"TT,今天博物馆的活动是小朋友单飞,没有爸爸妈妈陪同,你和YY自己独立跟机构的老师们在博物馆玩一天,你是男生,YY是女生,你要照顾好YY哈"

"我不同意"

"为什么?"我有点惊愕,以前幼儿园的时候我跟他这样说,他都会说好

"因为我觉得YY能照顾好她自己,不需要我照顾"

呃,呃....我停下来,没有回答,开始觉知我在说什么,他在说什么

我在说什么?我当时是没有觉知的,就是男孩照顾女生,天经地义,也是男孩子的绅士和担当,加之对方是女孩子,爸爸妈妈也不跟着,我就觉得自己家是男孩,有责任也有义务照顾对方。这是社会价值观,没有觉知直接出来。

他在说什么?他上小学以后,我们开始培养他的各种习惯,尤其是生活和学习方面对自己负责,每天的书包自己整理,死沉的书包上学放学自己背,吃完饭的碗筷自己归位,下楼自己倒垃圾,自行车棚自己取车,自己骑车过马路,在外面玩自己找卫生间,自己跑200米开外的地方去奶茶店给我们买奶茶,自己约小朋友出去玩的时间和地点,放学自己安排时间看动画片和完成功课,自己选择自己房间的家具和壁纸,自己睡前定闹钟并准备好第二天的衣服....

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自我确定,我可以,我能,我行,我能做到...

这次博物馆的单飞活动,我之前问他是否可以不用爸爸妈妈陪同,跟YY一起跟着机构老师玩一天,他想都没想,说可以。他是个6号孩子,我起初是有些担心他恐惧陌生环境和人的,但看他当时的状态,他是对自己是有把握的,我就说好。

他在慢慢经历自己独立的过程中,自我部分不断地被确定,当我说你照顾女生时,我是在要求他,他首先给了我明确的态度回复,我不同意。他心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他自己在为自己负责,他可以照顾好自己,别人也可以为自己负责,照顾好她们自己,不需要自己的帮助。

当我意识到这一层的时候,我说"嗯,妈妈想了一下,认为你说的对,我同意,那如果你们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告诉对方并彼此互相支持好吗?"他说"好,没问题"情绪很轻松。

我回来路上就在想,这是什么,就是尊重啊!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看到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上去帮助,从来不问一句"你需要帮助吗?",看见一个70多岁老太太过马路,上去就扶,也不人家是否需要。也许人家根本不需要,老人家觉得自己行,虽然年龄大了,但是完全有能力照顾好自己。我们为什么不问"你需要吗?",因为从小的教育就是要尊老爱幼啊,怎么尊,就是扶老人过马路,给老人让座,想当然人家是老年人,需要被照顾。我在美联航上见过72岁的老太太当空乘,推餐食车的时候明显动作缓慢,在济州岛见过70多岁的老头收机场推车,明显力量不够一次只能推几辆,那又怎么样呢,他们没有觉得自己不行啊,他们可以胜任自己的工作。

从小到大,我们被社会价值标准同化,做各种貌似正确的事,我们也说要尊重别人,可是谁真的教过我们什么是尊重呢?在社会价值体系里,没有真的尊重,只有真的应该。

尊重首先是对对方的看见,看见对方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生命,因为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为自己负责任首先是自己的责任,这是界限。

那一个孩子怎么才能看见别人呢?首先得自己被看见,被家长看见,被老师看见,被环境看见,其次是自己在不断地为自己负责,一次次体验到被允许和信任,体验到做自己生命主人的合一感,确认自己是有力量的,自己是独立完整被尊重到的。有了对自己的这份确定,他们才能在生命里发展出来对别人的看见,对别人有权利为自己负责的允许,对别人能够为自己负责的信任,最终发展出尊重,对自己的尊重和对别人的尊重。

关于帮助,是否应该,不一定,在尊重别人意愿的前提下,可以。

这就是在孙园和九型课上老师们反复说,不要说帮助,要说支持,一词只差,就是个人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代差。见不得别人"受苦受难"想着帮助别人的人不就是拯救者模式吗,拯救者模式的修行原来是从界限和尊重开始的,想帮助别人的人的时候问一句需要吗?心里把帮助换成支持。受害者模式的修行,从自我负责,我就要为自己负责,无需经过你的允许,这是我的权利。

孩子真的是天使,我们尊重他的生命,他们就会还我们想要的所有美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尊重是如何发展出来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ez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