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随笔
当人们以为远在天边的死亡猛然间降临在世上,犹如自然灾害裹挟着天崩地裂的力量摧毁一切时,个人的存在就会显得荒谬。金钱、地位、人际关系在它面前一文不值。隐藏在偶然间的死亡,扭转了拉里的人生,它无处不在,不在未来,更不在过去,就在此时此刻。
我幻想着写下这些文字时,幽灵就在我身旁,不断逼迫我,拼命地或者说徒劳地追寻意义;也可以说,在死亡面前,到底还有什么意义?当死亡旁敲侧击、提醒我们它已到来时,我们该做什么?
拉里是《刀锋》里的主角,有着青梅竹马的恋人、家财万贯的朋友、伸手可得的光明未来。后来,他参加了战争,在空军部队结识一名要好的伙伴;在一次战斗中伙伴为救他,牺牲了自己。这场经历,尤其是伙伴在开着玩笑却突然意识到自己中弹即将死去的瞬间,拉里的命运出现了。死亡到底算什么?人生还有什么意义?生命太渺小了。从此他变了,恋人与朋友结了婚,在旁人看来的光明前途全部黯然,他发奋读书,甚至与妓女结婚来渴望拯救(当意识到死亡的威力时,拉里无形中渴望变成上帝)。书的结尾,是宗教给了拉里解脱。
以前,我总把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和《刀锋》一起连着读。《月亮与六便士》讲性和创造,《刀锋》讲死亡和追求。刚开始觉得《月亮与六便士》刺激些,慢慢的,心灵越来越偏向《刀锋》。大概就像现在的生活:白天工作、夜晚读书。白天,告诉自己这是为了生存、挣钱;夜晚,身边有人却好像没人的孤独感会让我不停的思考意义这个问题。生来条条,死亦条条,中间的生活就像一场梦。父母、伴侣、朋友就像生命里的过客,甚至连过客都谈不上,我们孤身一人在世界里漂泊,世界在虚无里漂泊。
《刀锋》里所有人都不理解:原本好端端的一个人,突然变得如此这般刻意嗜好那些看不见的东西。为了一个连是什么都弄不清楚的东西,而放弃大好前程。拼命追寻可能需要一生的时间的东西,是拉里的孤独;无法用任何载体向他人传达自身感受,是毛姆的孤独,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孤独。追求解脱或求知成为活着的目的,希望精神能够抵挡住来自死神的召唤。那个放弃与拉里结婚的妓女,大概是看到了拉里的荒谬或者说本能地感觉到渴求战胜死亡的狂妄。总之,拉里需要的不是她。
在死亡面前,毛姆为拉里定下了人生的道路:了解生命的奥秘、一刻不停的追求。就像我十年间不断读书,读文学、读心理学。当朋友们在生活中拼命努力实现自己时,我却迷茫着不知道该怎么做,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意义的拷问。我的眼睛总会看到生活的背面,看到我们被迫在生死筑成的监狱里求生的卑微和脆弱,不知道怎样度过生命里的每一天。也许生命是无意义的,我们能做的只是找到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生活方式,那是我们的意义。
有人问:假如你是上帝,会怎么创造世界?
假如我是上帝,就不会创造人类。大概人类是唯一被上帝抛弃的,也是唯一靠自己活着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