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本乡豆面碎

本乡豆面碎

作者: flaner | 来源:发表于2014-01-04 15:39 被阅读57次

    就像桂林当地人的早餐食谱里,桂林米粉是不可或缺的主角一样,在此地,来份豆面碎,加一笼包子或炊圆,算得有份量的早餐了。所谓绿豆面,若顾名而思义的话会以为是用绿豆粉做的,其实大概算一个统称,总之一种杂粮粉条,最早确实有用绿豆的,但成本太高,现在市售的很少见了,被公认比较好吃的是红薯粉做的。也有干藕粉、土豆粉各种配方。

    本地人对于食材的本土化有一种近乎偏执的拥戴,你去买绿豆面的时候,卖家往往会特意告知:“这个是西乡宁溪的绿豆面,不是外路来滴!”好么,每逢这种时候,我的脑海里就冒出一堆外路与本地的蔬菜对比图来:手指头大小的本地萝卜与小臂粗细的外路萝卜,松垮不成型的本地小白菜跟又大棵又紧实的北方大白菜。。。心里则嘀咕着:难不成本地的就一定比外地的好?你这不是歧视么?但,对世代居于此地的小民来说,日子就是在“沙埠荸荠、头陀红糖、宁溪豆腐、东岙杨梅、高桥枇杷、长潭胖头鱼”这些极度本土化的食材中滋润着,这些东西意味着靠谱的来源、更富人情味的味道。外来的物什能进来,多半因为价廉,便宜么,自然没好货,谁知道放了什么才长这么大呢?

    “外路人做红薯粉,不知放了啥,滑溜溜的吃了不消化的呢!"这是老妈的观点,于是乎,她老人家开始不辞劳苦洗红薯粉,借来机器自己做绿豆面,冬天的水冰凉,要慢慢洗出粉来,忙忙活活好些天,直到一行行绿豆面晒挂在太阳底下的溪滩石上,散发出绿豆面特有的酸香,这场景与气息,相信本地人是极熟悉的,小时候在溪滩上玩,隔着绿豆面架捉迷藏,不小心扯翻了架子被大人骂的记忆浮现上来。现下,这些在农村长大,搬进城多年的孩子们如我们这一代,偶尔走回老家去,拎一捆绿豆面去,早上烫得软了,加进虾皮、笋丝、蛋丝,再来只蛤蜊,更重要的是,要加醋啊,多多的香醋,瞧着自己的孩子埋首在热腾腾的面汤里,方觉自己还算得一个称职的父母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本乡豆面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jc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