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
夏小正考:大约公元前

夏小正考:大约公元前

作者: 花露柳风 | 来源:发表于2022-09-04 18:03 被阅读0次

孔子写《春秋》,遵行“周月”,前后近250年。对其年月日,能转换成公历吗?

理论上能,实际做不到。因为,用干支记日而跨月、年,一旦置闰有闪失,干支60一循环的逻辑,也就失去效用了。“失闰”,《春秋左传》确有记载。如,襄公二十七年,“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辰在申,司历过也,再失闰矣”。

不妨在《春秋左传》中,选取有“闰月”记载的一段区间,按四年一闰,推定有闰月的年度,以验证之。

——襄公九年。“十二月,癸亥,门其三门。闰月,戊寅,济于阴阪,侵郑”。

——昭公二十二年。“十二月,庚戌,晋籍谈、荀跞、贾辛、司马督帅师军于阴,于侯氏,于溪泉,次于社。王师军于泛,于解,次于任人。闰月,晋箕遗、乐征,右行诡济师,取前城,军其东南”。

——哀公五年。“冬,叔还如齐。闰月,葬齐景公”。

襄公在位31年,昭公继之、在位32年,定公继之、在位15年,哀公继之、在位27年。这里,从襄公九年到哀公五年,推定得出有“闰月”的年度,如下:

襄公九年、十三年、十七年、二十一年、二十五年、二十九年,昭公二年、六年、十年、十四年、十八年、二十二年;

二十六年、三十年,定公二年、六年、十年、十四年,哀公三年,七年。

可见,昭公二十二年,推定与记载相符。哀公五年,推定与记载不符。一符一不符,这说明期间有“失闰”。

不难理解,由于闰月不准,干支日期也就不能呈规律对应公历。因此说,先秦史事不可换用公历日、月,若换用公历年,当为“大约公元前”。

行文到此,借《左传•文公元年》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周公“建子”做法,这就是:“先王之正时也(基于夏历),履端于始(年起冬至),举正于中(中气勾稽月份),归余于终(闰月加于年末)”。

相关文章

  • 夏小正考:大约公元前

    孔子写《春秋》,遵行“周月”,前后近250年。对其年月日,能转换成公历吗? 理论上能,实际做不到。因为,用干支记日...

  • 中华历史五千年 2 青铜时代

    夏朝(公元前21世纪 - 公元前16世纪) 夏启河南偃师 二里头夏遗址铜牌饰铜爵《夏小正》后羿夏桀鸣条之战 商朝(...

  • 夏小正考:赶庙会

    文王意思,将“二月”当作“仲春”。对仲春的时令描述,原文:“往耰黍禅,初俊羔,助厥母粥。绥多女士,丁亥万用入学。祭...

  • 夏商西周时期著名君王

    从夏禹到夏桀,夏王朝共传十七位君王,大约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享国470年。 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

  • 夏小正考:孟夏草木长

    文王意思,将“四月”当作“孟夏”。对孟夏的时令描述,原文:“昴则见,初昏南门正。鸣札,囿有见杏,鸣蜮,王萯秀。取荼...

  • 夏小正考:白首望霜天

    文王意思,将“九月”当作“季秋”。对季秋的时令描述,原文:“内火,遰鸿雁,主夫出火陟,玄鸟蛰,熊罴、貊貉、鼶鼬则穴...

  • 夏小正考:《礼记》中的“月令”

    今所见《逸周书》,在“序”篇,有言:“周公正三统之义,作《周月》;辩二十四气之应,以眀天时,作《时训》。周公制十二...

  • 夏小正考:来自远古的钟声

    《夏小正》,也就是文王《刘法》,开篇“正月”的尾句,即:“缇缟,鸡桴粥。” 缇,橘红色;缟,素白色;桴,鼓槌。此句...

  • 夏小正考:寒蝉鸣我侧

    文王意思,将“七月”当作“孟秋”。对孟秋的时令描述,原文:“秀雚苇,狸子肇肆,湟潦生苹爽死,荓秀汉案户,寒蝉鸣。初...

  • 夏小正考:地球是圆的

    文王意思,将“十月”当作“孟冬”。对孟冬的时令描述,原文:“豺祭兽。初昏南门见,黑鸟浴,时有养夜。玄雉入于淮为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夏小正考:大约公元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je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