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沁香 黑夜深沉
我的孤独,像一页翻开的旧书卷
旧旧的煤盏灯 映着母亲低头的针线活
时间繁盛 大地辽阔
我的孤独,像一棵秋天的白杨树
远远的雨落声 滴答在母亲穿着雨披的背影上
风,在山谷吹,使秋天
空了出来
孤独跟着钻了进来
看这个落叶纷飞的世界
我想尽力让自己活成一颗大树
却又想依偎在母亲抚慰里
终于,周末重又晴朗。
我在清晨,迎着朝阳,身旁是姑苏城的静谧,扬起的落叶遍布深秋,晨风掠过我只如掠过一根微草,庆幸有阳光,还可以给微草以温暖。
走着走着,竟走到网师园门口,门口店铺的大叔趴在售票窗口,一边吃着热腾腾的面条,一边跟我说着:还没开门呢!于是就在周边的小巷子里转悠了几圈,停靠在巷口的汽车,从车窗、车身到反光镜,还是朦胧一片的露珠,我擦去反光镜上的露珠,一位老爷爷留着狗,闲步走过。如此清晨,真真好,此刻的光线,也刚刚好。
回想起上次在网师园静谧的石路上徘徊的时候,正值浓冬,那时候这样描述过:“美好的计划是在阳光里醒来,然后去同德兴吃碗头汤面,沿着十全街一路走下去,在寂静的巷子里听一口纯正的苏州话,仰望天空时是温暖的阳光和蔚蓝的天,街口的老头和老太太或一前一后或相互搀扶着慢慢的走,走至网师园中,彩霞池前的腊梅正静悄悄地盛开着。是的,凉风有信,阳光有度,走走姑苏城最小的石拱桥,管他张大千有没有在这里养过猫,管他明轩与它又有什么渊源,此刻,只属于这个院子...”
你看,过去与现在的重逢,就在如此不经意之间。
走过引静桥,踩在脚下的,是鞋底的袖珍小桥与愈渐深远的清池。
时间还早,清晨寂静。
园子里安保人员不断地打量着我,我想他一定是好奇,我怎么这么早就来这里溜达了吧。于是我礼貌地回了一句:早上好!
如果不是站在身旁的阿姨问:请问你的曝光参数是怎么设置的,我还真以为我是来得最早的呢!阿姨显然是比我要兴奋百倍,她一边与我讨论着相机参数,一边介绍自己,刚退休,闲来无事,在老年大学学习摄影,刚刚入手单反,趁早上光线好,拍几张相片回去给老师点评点评...
她其实不知道,我也是小白一枚,只不过难得晴天。
她一边说着光圈、快门、曝光补偿等术语,她的先生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她操作,还说着:这么多操作,你哪能学得会?阿姨反驳道:让你学你又不学,那我就自己学啊,慢慢学嘛...然后他说:我学不会…
我像是一个偷听狂,但总是在这样的对话里不由自主地笑了,岁月如此,便是美好,如清晨树林间的呢喃。
在集虚斋,我们碰见一个摄影大牛,身背两台全画幅,超广角,他一边给我们看了他在虎丘、在天平山的片子,一边讲解摄影要点:测光、构图、对焦...我和那位阿姨,更像是幼稚园未毕业的孩子,认真地听,认真地学。抬头望见集虚斋,这是取《庄子·人间世》“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意为清除思想上的杂念,让心头澄澈明朗,为修身养性之所,是园主之读书处。
渐渐的,园子里的人多了起来,来来往往,池中撑船打捞垃圾的老人,忙不停地工作着,园子里的工作人员拎着一壶烧好的开水从这间走到另一间,那位摄影大牛还在给阿姨讲解着如何测光,阳光从窗外照进进入室内。我站在对角处,望着光的方向,就像看见了流年故事。
网师园,以水为主,东部为宅第,中部为主园,西部为内园。大门南向临巷,前有照壁,东西二侧筑墙,跨巷处设辕门,围成门前广场。
南门前的巷子原先叫着王思巷,清朝时宋宗元购得此地建园,取巷名的谐音叫着“网师”。网师者,以渔父为师之谓,但并不是说宋宗元想做个打鱼人,而是此种有真意,是一种修身守正的人生态度。园中其他建筑的取名,如集虚斋、梯云室、月到风来亭、引静、五峰书屋等,均是园子主人对道家隐居养生的追求,人们说这大概也是网师园有别于其他园子的另一种文化体现吧。
每到园林,都会钟情于园林的窗,这也是古典园林中一道炫丽的风景,每走至此,都能感受到到一种宏大而幽深的哲理与审美情趣,这是窗,也是画,是画,也是窗,窗外,是景是静,窗内,是情是望,是四季浪漫。
当人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便收拾收拾,准备回去。出园,拐几个巷子,便是十全街,街上安静依然,坐在一家面馆,吃完一碗热腾腾的面条,骑上自行车,踩在秋风里。
微信公众号:tao-xiaopa待我拍完整个姑苏城,那时候我们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