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推迟开学,便给我们留了这个小小的寒假作业。以前很不喜欢写这种假把式的作业,但是现在发现写一写也挺有意思的。
2016年8月底,我来到了中山大学数学学院。刚入校时,对大学生活是有一些不适应的。从深圳来到广州,直线距离并不遥远,但离开父母过集体生活总让人没那么有归属感。而后就是军训、社团招新等活动。很幸运地,我在数院学生会文娱部找到了我大学四年最珍贵的朋友们。我们一起吃饭、旅游、学习、举办活动,也会分享彼此的喜悦、悲伤和迷茫。短短一个月后,我便开始享受起了大学带给我的自由和无拘无束。但也许有点享受的过分了。我记得在第一次期中考试,我的数学分析只拿了50多分,这给了我很大的打击,但也使我端正了态度,懂得了学习和玩乐的平衡。
和文娱的旅行 @ 青岛但我逐渐发现,娱乐活动给我带来的快乐是短暂的。我时常会思考:“毕业了我该何去何从”这个问题。我的一个室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她准备毕业以后保研(最后她去了中科院!),所以一直很用功地学习。我想是时候为毕业后做打算了,但我却没有头绪。此时,我从文娱部的一个学姐处了解到,数院有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交换项目。刚刚回来的学姐和我说,她很喜欢美国的学术氛围,未来也想继续去美国深造。被她的经验(和朋友圈)吸引的我,在大二上学期申请了这个项目。由于不错的绩点和英语水平,我幸运地被选中了,并在加州度过了我的大二下学期。
和我同去的有同级生,但更多的是学长学姐。我们几人租住在离学校不远的公寓,自己做饭、打扫。美国的本科学习十分注重平时的作业,教授和学生们之间也会有很多交流,选课也更加自由,这与中大很不一样。但去年开始中大在选课方面也更加地开放了,出现了很多有趣的公选课和跨专业的选课,不禁让老人家感慨生不逢时。说实话,我在美国交换期间成绩并不特别突出(三门课分别是A+,B+,B),但异国的生活给了我很大的新鲜感。去时正逢印度传统节日Holi,我和一个武汉大学的女生便一起去参加了伯克利学生们组织的庆祝活动。大家在音乐中用五彩斑斓的粉末互相“伤害”,玩得灰头土脸却十分开心。美国很怪,有各式各样的人和千奇百怪的生活方式。但这里的生活让我意识到: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也会在这个世界中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小小角落。所以我想,现在的我应该多经历、多体验,而后找准自己的位置。所以,我决定毕业后出国留学。
Holi @ UC Berkeley从美国回来后,我便开始了准备。首先,我需要找到心仪的留学专业。为此我在大三开始便尝试了不同的实习、科研。我发现我对金融和坐实验室并无兴趣。于是我排除了读金融专业和读PHD的想法。而在线性回归课上的几个数据分析项目让我很感兴趣,我便选择以数据/分析作为我的目标专业。后来便是准备托福和GRE考试,虽然我英语基础不错,但为了拿高分也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后来,我成功在大三下考出了满意的分数,并开始了自己的申请之路。
我很庆幸我选择了DIY申请,在一遍遍改文书的过程中,我对选择专业的未来发展和我自身在其中的定位有了更好的认识,并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英语写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同时我也能将自己真实的想法付诸于申请中,而不用囿于中介的制约。过年前,我投递出了所有的申请,并在一个月前收到了我的第一个录取(康奈尔大学的Data Science)。
第一封录取 @ Cornell大学的四年算是有了一个交代,但人生的路程还很长。对未来的自己,我是这样要求的:在研究生毕业后找到一份数据分析的工作并实现经济独立,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多和同事、上司沟通,扩充对行业的认识并思考自己在其中的定位。在生活中,我也给自己定下了几个小的要求:每年读25本书以上,专业书不少于一半,同时尽早熟练生活技能、保持探索心态(练熟开车、做饭,做一些运动等)。而在人际关系中,我要珍惜家人、珍惜已有的朋友,和他们共同成长、相互扶持。同时在生活中保持乐观和开放,勇敢地接受新朋友、新挑战和新事物。自给自足、保持好奇心、不断学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信我终将找到世界上属于自己的角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