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开始***
重读《实践论》,发现了一些以前一直忽略的地方。也可以说,是工作生活中应该引起重视的地方。
从末尾这一句开始:
【通过实践来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来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这里有两个盲点。
首先是实践的概念。
很明显,并非只有对实际事物的操作才是实践。
对理论和实践的认知程度和自我批判,同样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比如近年流行的烧开水和一万小时努力理论,就是偏向“认识的实践”而忽略“实践的认识”。
两者同样重要!闷头学习一万遍的小学一年级课本,也未必可以升上二年级。(最多是具备了升上二年级的基础。)
实践的认识,用一句熟语,就是“复盘”。只有通过不断的复盘,才有升级的可能。
这个也是大题目,留到以后再写专门文章探索。
然后是真理的定义。
主席在这里说的真理,并不是自有永有的“道”(或可降格称为“世界观”),而更类似于一种不断更新的认知(方法论)。
用《坛经》里神秀大师的偈子来印证主席这一段话,那就是【时时勤拂拭】是正确的实践,但是【莫使有尘埃】已经偏离了正确的认识。
无论是有实体的尘埃,还是心中的杂念,是不可避免,也是拂之不尽的。想要看到本体那棵菩提树,唯有在拂拭之余,返观自身对尘埃的认识
最后发散一下。
苟日新,又日新,又日新。
真理是不断发展的,不能发展的必然不是真理。
学生时代,低年级要求的是满分--因为做题目有标准答案;高年级之后更要求理解--因为世界本来没有标准答案。
然而不能因为有标准答案就去死记答案,也不能因为没有标准答案就去随心所欲。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何其难也。
***全文终***
【2020年9月14日,春风作于竹风居。正文619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