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伴星稀、碧波生寒烟;
白霜覆青草、落叶铺路沿。
鸟鸣草林间,妪唱家犬前。
书声入我耳,晨曦照心间。
从黑夜到黎明,从昏黄的路灯到初升的朝阳,沿河慢跑十公里,一路欣赏着冬日美景。
有高跟鞋也有跑鞋,喝茶也喝酒。
有勇敢的朋友,也有牛逼的对手。
对过往的一切情深义重,但从不回头。
特别平静,特别凶狠,也特别温柔。
——正是现在我所喜欢的生活呀!
愿你也正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
凝飞早练晨读20211219家庭教育学习分享——
高情商的孩子,都有会爱的父母
父母与孩子,尤其是母亲与孩子的关系,制造了孩子最核心的人格。这个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将来能够取得的成就和敢于享受的幸福。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是资深儿童心理治疗师菲利帕·佩里的作品,这本书就剖析了人们在亲子教养方面犯下的错误,尤其是那些我们从来不想犯的错,其中三种错误,最常见,也影响我们最深。
一、否定孩子的情绪
无论孩子或是成人,当我们感觉不舒服的时候,我们希望有人能理解这种感受,而不是被批判这种感受对不对、应不应该。
菲利帕·佩里说:“如果你成长的过程中,每次感到难过时,情绪都遭到否定,你就很容易以同样的模式对待自己的孩子。”
所谓理解孩子,就包括理解并接纳孩子的感受和情绪,不只是他的快乐,更包括他的愤怒、恐惧、和悲伤。
二、评判孩子的结果
为人父母,最怕被人说“不称职”、“坏爸爸”、“坏妈妈”,为了成为“好父母”,我们在人前只展现出做对的一面,而把那些做错的事情隐藏起来。
好坏的标签,对于父母的打分来说,过于简单粗暴,也毫无意义,没有人是完全的圣人或彻底的罪人,一个暴躁但是诚实的家长,可能要比一个表面和蔼可亲,但私下充满怨恨的家长更称职。
孩子也是一样,菲利帕·佩里认为,对孩子做任何评判都无助于让他变得更好,因为在“文静”、“笨拙”“吵闹”等标签的限制下,孩子很难健康发展。
人随时都在改变及成长,描述你看到的孩子的具体行为,并说出你欣赏的优点,这样做的效果远胜于笼统的评判。
描述孩子的过程,赞赏孩子的特质,远比“干得好”、“好聪明”之类的笼统评语更鼓舞人心。
三、忽略孩子的需求
亲子关系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靠给予和接受的互动培养出来的。
所谓给予和接受,就是父母与孩子对彼此的影响。我影响你,你影响我,我们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关系。
当我们感觉自己的需求得不到回应时,就会进入试图引起别人注意的阶段,就像达利这样用撞伤自己的方式来吸引注意。
获得足够关注的孩子会更有安全感,他们不会为了人际关系而患得患失,不会觉得自己必须引人注目。
相反,如果孩子发出的信号得不到回应,他就不得不提高“求关注”的声音,变得越来越调皮。
回应孩子的需求,并不会把他们宠坏,关爱、称赞、关注,是我们建立人际关系及获得力量的源泉,如果我已经获得这些,就不会再用捣乱的方式来寻求关注。
作者在书中写道:“为人父母是件苦差事,可能很无聊、令人沮丧、让人失望、伤透脑筋,但同时也是你经历过的最有趣、最快乐、最有爱、最美好的事情。”
养育孩子,不是一味的管教和修正,更不是单方面的付出和奉献,而是一场共同的成长与修行。
育儿是一种关系,孩子是要被理解和支持的个体。归根结底,在孩子身上的投入,不仅会使他们以后成为更优秀的人,而且也会使你自己变得更好。
感情中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我爱你,却不知道怎么爱你。
个性内敛中国父母,尤其不善于表达感情,爱,其实就是适时的回应、接纳、理解与认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