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三

作者: 仡僚润 | 来源:发表于2022-04-15 08:48 被阅读0次

    (一)里尔克的《十封信》和朱光潜的《谈美》以及《诗论》倒是有些相似的东西,其中关于艺术、诗词、美、生活方式的和谐互生互感关系。另外信中讲到,青年没有承受生命恒久寂寞的耐性而任意抛掷生命,其不稳定以致支离破碎的结果是常态。其次,除非完全消弭分工与职能的差距,不论是生理的不同职能,还是社会的不同分工,否则不能获得人与人较高意义的平等。同权不同质,阴阳异质而共存,阴阳同权以和谐。平等只有相对地实现,没有绝对地实现。再次,个人更加广博的爱在于完成个人世界的建立,而非他物。要真正挖掘自身的力量,而不是由外部力量而左右。命运由“人心内在”走出,而非“外物”向内走进。内因是推动事物运动的根本,外因只是诱发条件或导火线。

    (二)一颗简单的心:福楼拜笔下的费莉西泰的虔诚和思想简白大抵是因为她久持的良善和纯朴。费莉西泰多少和“祥林嫂”的命运相像。不过,她的结局同“祥林嫂”有较大的不同。离家出走后(她本来也没家了),她凭借简单的心思得到了心好的欧班夫人离世时的礼赐——住房和退休金。最后,虽然费莉西泰是在居住的房间里自个儿悄悄病逝了,但她神态和心理已经显出了她的满意和自得,在教堂的晚祷时过世,并不显得她凄凉悲惨。

    (三)本来以为,人人年轻时都是巴霍姆,心里都有着不小的想法。不多时发现,努努力,大家都成了尼古拉。不,许多人连尼古拉都成不了,至少尼古拉不需再为生计而郁郁寡欢。高低成了贝尔科洛蕾们,而那些瓦尔隆戈的神父,占尽便宜却不用付出什么代价。人人都有巴尔托洛梅娅没能满足的隐藏在生活表面下的想法,都渴望遇到帕伽尼诺。但是里卡尔多和瓜尔蒂耶里的结合,试图把人驯化成耐心的格利赛尔达和似费莉泰西般良善的奴仆,貌似已经成功。人们喜欢用历险来描绘人生,但不是人人都有安德鲁奇奥的运气。多数是要被骗的所剩无几,窒息在大主教的尸体上。许多人连巴霍姆这样坚定地直视自己想法的勇气都没有(且不置可否),更不用说巴尔托洛梅娅反抗里卡尔多的勇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笔•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pa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