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如果有个小孩落水了,看到的人会怎么办呢?想必你会直接一句:傻瓜,快救人啊!的确,在这种时候,周围的人一般会迅速跳下去,把小孩救上岸。然后,分析小孩为何会落水,之后再思考如何避免小孩落水。没有人会在第一时间指责小孩为何落水,然后再去救小孩。
对于小孩落水这样的事件,人们很清楚要先解决问题,救小孩上岸。可一旦到其他事情上,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不再急于解决问题,而是习惯先抱怨、评价、指责,发泄情绪。
02
在警察的盘问下,丈夫交待:争吵中,他一时冲动,抱起妻子往5楼阳台外扔,半个身子已经翻出阳台的妻子,本能地用手紧紧抓住栏杆,而他却一根根掰开妻子抓住栏杆的手指,往下一推……
看完这则新闻,是不是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接下来,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每当女性遇害的新闻发生之后,网络上出现和跟帖最多的通常是这两种文章:
一种痛批渣男,指责,咒骂渣男不得好死,可是骂完之后呢?情绪发泄完了,受伤的大部分还是女人。
另一种则是分析受害者心理,她怎么就找了这样一人渣?她什么眼光?当初就没看清楚吗?她居然还要忍,究竟是怎么想的?分析完了之后,得出结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受害者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样的结论,有用吗?往往于事无补。
03
问题发生,总是有原因的,纠结于为何产生问题,不如先解决问题。与其抱怨“为什么这样?”,不如问“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就好像遭遇渣男,如果我们不是一味沉浸在埋怨自己当初眼光不好的自怨自艾中,或者抱怨对方变得太快,或者委曲求全寄希望于对方某一天的良心发现,而是认真静下来思考我自己该“怎么办”。相信很快就会有答案:比如增强情绪觉察能力,发现对方情绪失控时及时抽身;比如遇到冲突时,学会激发对方善良的一面遏制对方恶的一面,这些才是保护自己的最好措施。
问题不同,结果也大不同。习惯抱怨、指责的人,沉浸在负性情绪中,抱怨完了,问题还在。如果涉及到别人,还会引起不必要的争端和矛盾,阻碍问题的解决。而习惯问“怎么办”的人,将精力用在寻找资源,寻找解决办法上,将有利于问题解决。
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问题和意外,习惯抱怨的人不接受这样的事实。他们天真地希望一切顺利,没有障碍。一旦有预期外问题出现,他们便难以接受,怨天尤人。可抱怨完了,还是要解决问题,在持续的负性情绪下解决问题,用时更长,过程更不顺利,甚至极易引起情绪的传染,无形中得罪了更多的人。
罗振宇在《奇葩说》里曾说: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去做大概率的事件。
接受世界的多样性,接受认知外的事情发生,接受与自己不同的三观。在问题发生后,理智解决问题,才是成熟的表现,这就是大概率的事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