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不是一本消遣的书,所以不专注,根本抓不住要点。国庆节无暇细读,节后接续。今日读67至82页,老子、韩非。对于《老子》一书,钱穆先生认为并非如传言所说老子出函谷关留下五千言,钱穆先生认为《老子》是战国一部晚出书,在《论语》后,且在庄子后,荀子前,作者不明。在老子这一节中,主要抓取“道”之为何。宇宙一切,原本于道,开始于道。从道中先有法象,再有万物,万物分析到最后只是精气,精气运行,有其恒常确定的规律。宇宙一切现象,永远是这些精气运行所变化,因此宇宙只是一道体。明白这个道体,便明白宇宙所有的开端。道先天下有,循环往复,运行不息,且运行有可信之常轨。没有道便没有一切,甚至没有天、地、神、万物及王侯。所以,天地神万物及王侯,尽将效法道,而道只效自体,故曰道法自然。之后,进入第二个问题,人如何效法道?首先看道所呈现之象,天地间必然有对立的两种相反现象,但常在变动中,对立的变动便是对流,这个对流,似有天意主宰,名之“天道”。道的运行规律,常向其相反处,强向弱,弱向强,成向败,败向成。人心好强好成,而道无所存心。万物生复死,死复生,道虽永远向前却无往不复。接着要明白这变动起于甚微,之后甚明,故人当明其微处,所谓谨小慎微,则知所以自处。欲强则弱,欲刚则柔,知雄守雌,知白守黑。这里亦是老子与庄子不同所在,庄子豁达豪放,老子精于算计。精于算计,遂有“无为”主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欲大反小,欲多反少。以此道,可长生,可治国,可用兵,可交与国,可取天下。可知老子思想,最尚自然,又最功利,最宽慈,又最算计,既博大,又精细。所以,此后黄老之学变成权谋术数,阴险狠鸷,也是自然。而韩非一节,钱穆先生并不讲韩非的势术法,只抓住他的狭隘展开,甚为犀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