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一本书,跳动的文字带你穿越一场神奇之旅。 喜欢在闲暇的午后,沐浴着慵懒的阳光,手持书卷,嗅着墨香,畅游在文字的海洋。正如杨绛先生所言,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今年寒假我读的是沈复的《浮生六记》和余秋雨的《千年一叹》,读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且听我慢慢道来。
第一次知晓沈复的名字是在初一课本的一篇文言文上,文章就来源于《浮生六记》一书,其文曰:“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这是他童年一些趣事的回忆录。芸娘算得上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之一,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沈复对他的妻子也是极好的,罗袂生寒,芳心自警,他们在一起谈诗论书,赏月饮酒,令人好生羡慕,可与李清照和丈夫赌书泼墨的情趣相媲美。芸娘是命苦之人,父亲早丧,独自靠女红养活一家人,自学认字成为才女。然而我最敬佩芸娘的是风雅感性后的缄默沉静,她敢于女扮男装去庙会,能够雇了担子为夫君的赏花会温酒,主动为丈夫某妻室。沈复与芸娘一生命运坎坷,公婆不断对她产生误解,终将其逼出家门,芸娘早逝,为沈复孕育一对儿女,儿子在芸娘逝世后又不幸夭折,女儿嫁为人妻,剩下沈复一人伶仃孤苦,幸得有友人相助,度过余生漫漫路,沈复虽为一介文人,但却广交良友,一次次的受到好友相助,化险为夷。
余秋雨先生的文章我算是比较熟悉的,从初中就开始读他的《文化苦旅》一书,他说脚下的文字比手中的书写的文字更加重要,因此他在千禧年前跟随凤凰卫视车队跋涉四万余里的旅途。这本书在许多人读起来都觉得异常的苦。年过半百的余先生,一开始被很多人不看好,觉得他肯定坚持不下来如此艰难的长途跋涉。他从伊斯兰文化开始探索,途径十余个文明古国,一路风尘,追寻古人。古国曾经辉煌而今不再,亦叹息。历史如车轮,如洪流,如老人,停在这一秒的便是现实,旧事如烟随风而去,叹往昔不再。千年一叹,一叹包千年,千年容一叹,沉重而悲壮,这就是历史。使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一篇名为《把伤痕当酒窝》的文章,余秋雨先生在约旦的中华餐厅偶遇蒯先生,他的妻子杜美如是大名鼎鼎的上海青帮一员杜月笙的女儿。拜访蒯先生杜女士夫妇,杜女士笑道,"我遭遇过一次重大车祸,骨头断了,多处流血,但最后发现,脸上受伤的地方成了一个大酒窝!"我们一看,果然,这个"酒窝"不太自然地在她爽朗的笑声中抖动。把伤痕当酒窝,几经周折,伤痕累累,待我双鬓斑白,愿你还梨涡浅浅。说到埃及,这个国家是出了名的悠闲,有一段有趣的对话,有人向埃及人询问为什么他们总是慢慢悠悠,不拼命赚钱买房买车,埃及人反问住进别墅后是不是就为了静下来好好享受生活呢?那我现在不就是提前享受生活嘛。这一番对话,给我一个警醒,我们时常为追逐名利金钱肝脑涂地,而丢失自我,何妨慢下来,静下来,给自己一点时间梳理,为自己生活。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读书和写作,吾挚爱也,幸得良友,常伴吾侧!
读《浮生六记》、《千年一叹》有感 读《浮生六记》、《千年一叹》有感 读《浮生六记》、《千年一叹》有感 读《浮生六记》、《千年一叹》有感 读《浮生六记》、《千年一叹》有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