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很多人聊专业,他们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会一点,做一点,但没什么特别感兴趣的,也不知道自己特别适合做什么。我想有一部分原因是好奇心大于行动力,专注度不够。没有投入去做,只是蜻蜓点水听听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了跟没学一样,能讲出啥呢。
我现在也承认自己的无知和渺小。我发现很多时候不想学某样东西是因为我一知半解或者惰性(比如数学,它的证明总是让我头疼),然后我会把它定性为“枯燥”“无趣”,从而得出自己不喜欢的结论,这是更快速偷懒的办法——学了点皮毛真无聊,我不喜欢那我摆烂,你就不能谴责我。
但是话说回来,没有深入了解就无法做出判断,浅尝辄止心浮气躁就没办法知道其中的欣喜与欢乐,我最近又重新找了些网课琢磨似乎找到一点门道,原来是我原先理解出现了偏差。
人还是有差异性的吧。有些人一开始就具有了明确的目标,有些人尚未有明确定位,还在摸索阶段。学习还是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但是不管学什么,都要好好尽力去学,知识是永远不会辜负人的存在。有朝一日学过的某个技能,可能在有些很迷茫或者困难的时候就会用到。用心去沉淀学习读书,总归是没错的。
但问题是:快节奏的生活和生活压力之下,大家都想速成,而不再愿意花时间去突破瓶颈,也错失掉了做到专业领域最好状态的快感。
我的理解是:先做透再说喜不喜欢,也就是先从本质上充分理解,而不是说一定要先做到最好,最好的状态是说你可以成功上手体验到把这件事做好的成就感后,再反馈这样的成就感是不是你所追求的。
马上要开学了,我选了一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课,希望能从里面学点真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