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家里还没有这座桥,我们住在澧水河的北边,每次到澧水河的南边去,都是要坐船的。
奶奶过世的那一年,她最关注的就是这座桥了,因为我们这里的人民医院在河的南边,每次去医院都要坐船,又坐车又坐船的,非常不方便。
一直到奶奶过世,桥都还没有通车,这是奶奶的遗憾,也是父亲的遗憾,那时候我还很小,不懂得什么是遗憾。
1989年的12月份,这座桥终于建成通车了,这座桥全长700米,共有21个墩台,在桥的北端,有300米左右的引桥,只有两车道,两边都有人行道,较窄。
在北边紧挨河堤的位置,桥两边都有一个旋梯,如果是骑自行车过桥或是步行过桥的话,就可以从这里下桥,不用绕行。
刚通车的时候,在桥上北边旋梯的位置特别热闹,那里一年四季都有卖水果的、跑摩的的,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的贸易市场。
除了是一个小型的贸易市场,这里还是一个观光的好地方,那时候的人大多都没有出过远门,除了在家里看到沟壑上的独木桥和稍大一点的石拱桥,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长的桥。
好多人带着一家老小进城来,特意上桥走上一圈,就是为了体验体验在这座新修的、又宽又长的大桥上行走的滋味。
站在大桥的人行道上俯瞰河面,一艘艘渔船在河面上来来往往,渔夫在船上惬意地摇着双桨,船舷上的鸬鹚排成一排,当时并不觉得特别好看,后来我发现,这个景象经常被画家入画。
那时候已经有了照片快速冲洗的技术了,一些喜欢留影纪念的人就会在这里请照相师傅为他们拍上一张照片,然后带回家去,哪怕是价格不菲,那也值得。
在引桥的下面,是一间一间卖衣服的门面,那时候,不管是桥上桥下,或是冬季夏季,这里都是热闹非凡。
不知道是什么缘故,大桥通车后,引桥的门面每年都会发生火灾,不是东边起火了,就是西边起火了,使得消防车每年都要围着这个引桥转几次,好多人都不敢租那里的门面了。
再后来,家乡的车子也越来越多了,大家都意识到了在桥面上摆摊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有了交通部门和城管部门的干涉,桥上不准摆摊,也不准停车了,现在看上去,虽没有了当年的热闹非凡,但有点气势磅礴的感觉了。
引桥下面的门面后来也被拆除了,再也没有人在下面做生意了,成了一个空旷的、让人避暑乘凉的好地方,有几个老人拿着一些古书、古玩什么之类的摆在地上,然后坐在那里和人闲聊。
偶尔我也会过去逛逛,去找找这座小城的历史,去看看这座大桥的故事,可惜每次都找不到我读得懂的东西,不过,光是那几位老人,已经是一道风景了。
后来,我们这里又修了二桥,现在已经通车了,二桥非常宽,四车道,很是宏伟壮观,不过和一桥比起来,它还差点故事。
2022、9、2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