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元宵节

作者: 三七木木 | 来源:发表于2018-03-03 22:22 被阅读16次

    昨天是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古人称正月是农历的元月,称夜为“宵”,故此得名。过了昨天,年就算过完了,新的一年努力打拼的时候就正式来临。昨晚的神州大地,处处是张灯结彩,火树银花,人们赏月赏灯,共祝新的一年鸿运连连,万事顺意!同时,在月下、在灯下,人们感受别样的热闹与浪漫。

    古时,才情横溢的诗人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描述元宵佳节的诗篇,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参悟诗词里的元宵节,领略诗人们别样的元宵情怀。

    青玉案

    作者:辛弃疾 (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如同东风一般吹散千树万树上的繁花,好似“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又吹得烟花纷纷飘洒,乱落如雨般流泻的星星。豪华的马车行驶着,洒下一路的脂粉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飘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浮动于空气中。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诗人上阕写元宵佳节的晚上,满城灯光烟火溢彩,人们尽情狂欢的景象。

    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且一对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场景,同时以上阕的热闹场景来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的与众不同,孤芳自赏,清高不俗。这也是对他自己的一种写照,衬托他怀才不遇的落落寡欢的心境,亦表达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追求。

    生查子

    作者:欧阳修 (宋)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夜晚,花市里的灯光亮如白昼。当时,月儿升起在柳树的梢头,黄昏后两人相约共叙衷肠。今年的元宵节之夜,月亮的清辉与灯火仍同去年一样明亮璀璨,我却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不禁潸然泪下,泪水不知不觉中湿透了身上的衣裳。

    词的上阕描写的是两情相悦的欢乐。下阕描写的却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美景也变为伤怀之景,灯月交相辉映的花市夜景便由明亮化为暗淡,凄清的伤感弥漫于心。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描写的是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

    上元夜

    作者:崔液 (唐)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玉漏和银壶,你们不要这样一声比一声紧地催促呀,也不要过得那么快,宫禁的城门和上面的金锁要一直开到天亮呢!谁家看到明月还能坐着什么都不做呢?哪里的人听说有花灯会不过来看呢?

    此诗写出了京城里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灯火闪烁,繁华似锦的元宵夜景。上句写元宵节通宵达旦闹花灯时间和程度,又写出了人们高涨而持续的勃勃兴致。下句连用两个问句不仅将盛景迷人,令人不得不往的意思表达得灵活传神,而且给人以无限回味的余地,言有尽而意无穷。

    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这样的元宵夜,如果只有灿若明星的灯,缺少皎洁的月亮,人就无以尽兴,不免黯然。这样的元宵夜,如果只有皎洁的月,没有灿烂的灯,就无以为春。春天迈着轻盈的步子来到人间,美人如花似玉,彩灯带着欢欣的笑意燃烧在月下,月亮如水似银。满街珠宝翡翠闪耀,那是春游的村女所带,歌声嘹亮,笙管悠扬,那是小伙在赛社神。如果不尽兴游玩,开怀大笑,怎么对得起这样的吉日良辰?

    灯与月交相辉映的乡村夜景优美,灯光和明月映照得村女们个个如花似玉,美丽动人。她们青春焕发,喜气洋洋,尽情欢笑,全诗意境优美感人,洋溢着快乐的气氛。

    无戒写作日更营 写作第75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词里的元宵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vx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