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芦笙万年歌

作者: 悠悠莲 | 来源:发表于2017-08-16 10:43 被阅读48次
千年芦笙万年歌

昨天收到一组侗寨朋友发来的图片:欢送芦笙师傅。场面壮观,鞭炮齐鸣,烹猪宰羊,个个喜笑颜开……我从来没有遇见哪一位手艺师傅受到如此高的礼遇。

朋友解释,只因芦笙制作技艺历来都由师傅亲手教授,无文字资料留存,且技艺考究,传承比较困难。现在能熟练制作芦笙的艺人已越来越少,精湛技艺后继乏人,年轻人又都向往外面的世界,芦笙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我一边感叹一边翻阅芦笙的历史,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笙诗。何谓笙诗,我心生好奇:原来《诗经》里面有六首仅存名而无词的诗,空白诗词,只因要以吹笙播其曲,所以无任何文字记载,故称之谓“笙诗”,亦称“六笙诗”,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

我也曾拿到一张侗寨大歌的曲子,虽有文字,却完全不懂,只能以乐器传其情解其意。而在我看来如此高难度的曲谱在侗族朋友那里却是随手拈来:朋友欢聚,捧酒而歌;遇见情人,掩面羞怯而歌;丰收场上,鼓足而歌……

芦笙几乎是侗族歌舞文化的灵魂,初到侗寨,我就发现芦笙无处不在,在鼓楼里面摆放着,长短不一,高大的为重音芦笙,曲调深沉而洪亮;小巧的为轻音芦笙,曲调轻盈而高亢。

有一次我见到侗寨小伙子们在鼓楼里吹奏芦笙,明媚的阳光下,笙曲曲调时而悠长缓慢时而明丽如珠玉,仿佛在诉说一段往事,我在风里听得感动,只觉青山亦动容。

在少数民族,奏起芦笙即有喜庆之事,尤其是大丰收。苗族就有“每岁孟春,择平地为月场,男吹芦笙女 摇铃,盘旋歌舞,谓之跳月。”

除了喜庆之事,芦笙更是讨喜的“红娘”。常常在月光下能听到悠扬的芦笙响起,这是小伙子对心仪的姑娘奏起思念的歌,姑娘听到呼唤会踏歌而行,双双在月夜的溪水边互诉衷肠。我想若缺少芦笙,小伙子们该有多么着急,有了芦笙,声声情意绵绵,曲曲动人心弦,姑娘们怎能不赴此月光之约?

芦笙不仅流传于侗族,在苗族瑶族也深受喜爱,因这一古老的乐器流传于民间的故事太多,无法一一列数,它不仅是爱情信使,更令少数民族手牵手,心连心。

愿芦笙之歌代代相传,永不衰退。

笙曲生动悠远
重音芦笙,身高八尺 芦笙在鼓楼随处可见 芦笙和姑娘 糯米饭+红鸡蛋表祝福平安 新制芦笙 把芦笙收藏在古戏台里 烹猪宰羊欢送师傅

相关文章

  • 千年芦笙万年歌

    昨天收到一组侗寨朋友发来的图片:欢送芦笙师傅。场面壮观,鞭炮齐鸣,烹猪宰羊,个个喜笑颜开……我从来没有遇见哪一位手...

  •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显成效

    芦笙队的队长领唱侗族多耶歌曲 三江县鼓楼芦笙队以侗族大歌、芦笙踩堂为最大特色 芦笙踩堂时,芦笙队长和队员们一唱一和...

  • 一千年,一万年

    一千年, 一万年, 活到两不相欠。 一千年, 一万年, 活到各自修成仙。 一千年, 一万年, 活出了地平线, 爱情...

  • 酒这消愁物

    我酣畅淋漓,把酒作欢, 三千年的高歌, 五千年谁来磨灭 ——听那, 恢宏万年的雄歌, 是娇羞的圆月, 还是凌乱的血...

  • 芦笙

    恰逢细雨三春,凭栏独饮微醺,芦笙侧耳何处,远山西楼。呜咽,呜咽,一杯淡酒万千闲愁。

  • 芦笙

    爸爸是芦笙演奏家 我是爸爸的嫡传弟子 他是老师 也是我的调音师 以前芦笙音不准的时候 都是爸爸帮我调簧片 调竹筒 ...

  • 我们能把握的只是当下,天长地久只是奢望

    “十年可见春去秋来,百年可证生老病死,千年可叹王朝更替,万年可晓斗转星移。”——《天行九歌》 天行九歌讲述的便是战...

  • 千年狐狸万年妖

  • 巴茅祭祖:流淌的水寨民风

    铜鼓、锣、芦笙、大歌、小歌、银饰撞击声,伴着长衫青裤斗角舞者的脚步,在巴茅古寨宽寂的广场响起。于是,巴茅,...

  • 重庆许多树木在枯萎!枯死!怎么拯救?

    重庆许多树木在枯萎!枯死!怎么拯救?怎么拯救?怎么拯救? 带动,带不动 千年,万年,千年万年之后,谁与我做伴?我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千年芦笙万年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fab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