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写作变现、阅读变现、知识变现的兴起和日益火爆,高效阅读成为广大渴望知识、热爱阅读人士追随的热点。各种类型的读书会如雨后春笋,各类高效阅读的线上线下培训层出不穷。
每天简书上有关阅读的文章仅次于写作方面的,有时甚至比有关写作的文章还多。有荐书的,有谈阅读体会和收获的,也有介绍阅读方法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高效阅读方法不断涌现,不断更新,新招迭出。从阅读的时间层面来看,从一周读一本书,到一天读一本书,一天读两本书;再到一小时读一本书,30分钟读一本书,还有20分钟读一本书。时间是一招更比一招短!
高效阅读这么受人青睐,受人追捧,那么高效阅读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高效阅读的本质,就是节省阅读成本,以最少的阅读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阅读成本包括购买或获取书籍的成本,也包括阅读书籍所付出的时间成本。
很多阅读者在选购书籍时,把阅读成本的支出关注点放在书的价格上,尽量去购买书价较低或免费的书籍,其实不然,阅读时间才是阅读者付出的最大阅读成本。选购书籍应该充分考虑阅读时间成本的因素。
阅读的时间成本,包括选择书籍所花费的时间、阅读书籍所花费的时间以及误读书籍所浪费的时间。以最少的时间,阅读更多的书籍,掌握更多所需要的知识,这是每个阅读者梦寐以求的。高效阅读就是要通过学习和掌握选择书籍的方法和技巧、快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来节省选择书籍、阅读书籍的时间,尽量杜绝误读书籍所浪费的时间。
从阅读的时间成本构成,我们不难发现,选择合适的书籍是降低阅读成本的关键,是实现高效阅读的前提。这里谈谈自己对选书、购书的一些感悟。
在信息爆炸的当今,出版业繁荣昌盛,各类书籍多如牛毛,要选择最适合自己阅读的书,首先必须了解不同类型书籍的特点,然后因人而异。
目前,市场上的书籍按来源可分为两大类:进口书籍和本土书籍。进口书籍来源于国外的出版公司,大多是翻译成中文后出版的。一般能反映国际上同专业发现的现状(因出版和翻译周期常有滞后),但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度不高。本土书籍是指源于国内作者,反映中国发展现状,与中国的发展实际结合较强,但某些书籍的国际视野、领先性与进口书籍相比要弱一些。
进口书籍又可分为教科书、专业书、大众书。教科书的理论性较强,体系完整,多为某学科的基础知识,适合刚入门的、需要系统学习某一专业知识的读者阅读。专业书的理论性和专业性都较强,其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对该专业学问的理解和掌握,适合拥有一定专业知识背景的读者阅读。大众书籍的理论性和专业性都不强,但贴近现实,普及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适合一门学问的普通爱好者或实际操作者阅读。
本土书籍又有“著”作与“编著”之分。“著”作大多是亲笔撰写而成的。读者在购买书籍前,要认真阅读作者简介,并可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验证其真实程度,如发现适合自己的优秀作者,就加以留意,而且要尽量多进行比较,掌握不同作者的优点和不足,取长补短。“编著”类的书籍,大多是作者汇编大量其他书籍的内容,拼凑整理而成的,读者在购买时要谨慎选择。
此外,读者在购买书籍时,还要注意同一书籍的不同版本,尽量购买最新版本的。同类书籍,尽量购买读者评价高、印刷次数多、印刷量大的书籍。购买之前可以到豆瓣等APP或其他网站先查找和了解相关信息,综合考虑再决定是否购买。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很多书籍,除了纸质版外,还有电子版,有些书籍的电子版比纸质版要便宜一些,有些电子书甚至是免费的,读者可以根据需要和自己的阅读习惯来选择。
不管选择那种版本,我认为都应以高效阅读为目的,以同样的效果以最能节省时间为最优选择。
为能读到真正适合自己、对自己有益的好书,在选书上花些时间也是值得的,可以大减少阅读低品质书籍或误读书籍而浪费的时间,达到磨刀不误砍柴功的效果,实现事半功倍、高效阅读的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