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工作太繁忙,写分享少了。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个小知识和大启示。
有一个经典的问题:“乐队指挥有什么用?” 大家最直白的回答应该是打拍子,实际上没有那么简单。
简单的说 指挥在正式演出的时候, 只是个提醒的作用, 乐队可以在曲子特殊处理的时候, 看一下指挥, 比如做一些渐慢或者停顿的时候, 就要看指挥的手势。
指挥真正的作用其实是在平时排练的时候, 首先他负责将整个乐团里所有的乐器发出的声音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所以指挥专业的人耳朵都是相当的好使的,他必须在排练的时候用耳朵听是哪个乐器有问题 ,然后他要充分理解曲子表达的感情然后讲这种感情用乐团的声音表现出来。
比如交响乐音乐会上,乐手们人手一本乐谱,但每个人的乐谱都是不一样的,只有自己乐器的分谱,换句话说,他们只要记住自己的工作的行了。
只有指挥才有一份总谱,整个乐曲大到结构和声、小到每一个细节的强弱音色,全部牢牢地印在他的脑子里。
所以指挥是对关键节点的细节的把控
交响演出中,如果每一个乐手都只管按自己的分谱演奏,会出现什么情况?全乱了~,也演奏不起来,因为每一种乐器都有出场的前后顺序,乐谱上可不会告诉你,几分几秒轮到你干活了。
这时,乐手有两个办法,比如一个大号手想知道什么时候吹第一个音符,就要听弦乐组的信号。而这种配合,想要做到时间、音色和强弱的精准,又要靠排练时指挥的控制力。
不过,音乐除了准确,主要靠临场微妙的变化,想要达到指挥想要的效果,大号手就要用第二个办法:差不多的时候,眼角余光注视指挥,一看见指挥给的手势信号,再猛吸一口气,干活。
指挥的这个手势可不好给,因为要考虑到每一种乐器的准备时间,和乐手此时的情绪,比如大号手需要相当饱满的呼吸,才能让他吸上一口大气,发出第一个坚决的音符。
乐手与指挥之间的配合,非常短暂,所以我们才会有在音乐会上“乐手从来不看指挥”的错觉。
其实管理的道理是不是也是一样,除了整体控制之外,还要把控关键节点的细节。
第二个关键是借助团队力量来实现目标
管理和指挥还有一个共同点——要借助团队来实现自己目标,就算再不满意,也不能自己全干了。
一个交响乐团有几十上百人,差不多一个中型公司的规模,除第一小手提琴手勉强算是个中层干部之外,其他人的地位都差不多,算是经典的“扁平化管理”。
指挥“管理”乐团,首先靠的是对作品的理解。所以统一认识很重要——对于作品的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但在这里,只有指挥的理解是唯一的权威。
诠释作品,并帮助乐手们提升对音乐理解层次,还能提高乐团的整体水平——这是指挥家管理乐团最重要的武器,就像最成功的管理者,总是把统一员工对工作的理解放在管理的第一位。
一个乐团五大器乐组,几十种乐器,指挥当然不会什么都懂,遇上刺头乐手,就是不按你的意思来,这是最考虑指挥管理能力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指挥不可能样样都能亲自演示,他们真正“统治”乐团的武器,是他的听觉。指挥大师都能在十几种乐器的轰鸣声中,准确地找到少吹了半个音的小号手,慢了0.1秒的小提琴手。只有露了这几手,他才能要求乐手们反复尝试,找到他想要的音色音准、强弱效果。管理者必须有敏锐的管理眼光,什么是关键的点拨。我经常看到一些中层管理者就是把下属写的东西,看都不看就转给领导交差。所以在原来的老东家有句话,部门的水平是员工的水平,因为部门总把工作交给处长,处长交给员工,领导们都是二传手,员工就直接交差了,从今天的指挥的故事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