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羊肉泡馍那家店开业啦!”儿子正在美团点外卖,看到我们常去的那家陕西小吃店显示正在营业中。
“哦耶,太好了!咱们明天就去吃羊肉泡馍!”我乐开了花。整天说儿子馋猫,殊不知有其母必有其儿——看来这是遗传啊。
为何如此喜出望外?上周去的时候还关着门呢。门上明明写着“正月十六以后营业”。联想到去年他家也总是开门晚,关门早,我就一直担心他家早晚会关门大吉。如今都过了一周了,是不是真的不干了?真遗憾,看来以后吃不到羊肉泡馍了。现在突然得知“正常营业”,岂不是失而复得?怎会不喜出望外。于是我与羊肉泡馍的姻缘不禁滚滚而来,涌上心头。
我从未痴迷某种吃食,除了羊肉泡馍。自从去西安时尝过一次,就一碗定情,念念不忘了。鲜而不膻的羊肉汤,肥而不腻的羊肉,鲜绿清香的香菜嫩葱碎,柔软筋道的泡馍,香辣的油泼辣子,爽滑可口的龙须粉条,配上上酸酸甜甜的糖蒜、泡菜萝卜,再喝上一口羊肉汤,真是鲜美至极,回味无穷。
“妈妈,咱们这条街上华莱士旁边开了一家’嘹咋咧’。”去年的某天儿子向我报告新闻。“嗯。”在儿子眼里的新大陆在我这一般激不起什么浪花。
“嘹咋咧”啥意思?我们这座小城里知道的人估计很少。我们也是前年去西安旅游才知道的。下了火车,约了滴滴,司机是个年轻的本地人,很健谈。他告诉我们如果吃饭人家问你怎么样,你只需要说三个字“嘹咋咧”。意思是“好极了,很棒,very good。”这是陕西方言最为经典的口头语。
出于语文老师的职业病,我立刻手机百度来寻根溯源。嘹是一个古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形容女子的貌美、聪明等。最早出现在《诗经-阵风-月出》中,“佼人嘹兮”,也就是美人多漂亮啊。后来意思引申为美好、 畅快。西汉时扬雄写的《方言》中,就将“好”说成“嘹”。今天青海、山东、江苏等地区也把“好”说成“嘹”。用嘹相容美,不仅仅局限于陕西,这可能跟西周时,关中方言曾为全国流行语(普通话)有一定的关系吧。
单凭“嘹咋咧”这三个字,你无法猜出这店铺是卖啥的,既然不知道卖啥的,也就自然引起我的注意。
不知多了多久,两个月,还是三个月?儿子又向我报告新消息,“妈妈,那家“嘹咋咧”改成“陕西名吃”了。”“哦!”这次不是毫无波澜的降调,而是充满惊喜雀跃的升调。“会用’嘹咋咧’做招牌,那老板肯定是了解陕西的,或者是个陕西人呢。会不会有正宗的羊肉泡馍呢?咱们中午就去看看。”真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啊。儿子随妈,整天留心大街上新开了什么吃食小店。煎饼果子啦,纸包鱼啦,三国水煮鱼啦,那家开张我们都去光顾,如果人人都像我们这样,估计开一家火一家。
那天我们果真吃到了心心念念的羊肉泡馍,味道正宗,嘹咋咧!老板是陕西人,父子俩。儿子在前台点餐收银,老头在后厨帮忙。父子俩话都不多,很实在。中午吃了,晚上我们又去吃。年轻的小老板却劝我们不要晚上吃,说馍不好消化。做买卖的只盼着多卖钱,有几个管你好不好消化?每当我想起羊肉泡馍就想起那年轻人朴实的脸庞,浓厚的带着黄土高原味道陕西口音,还有他那句诚恳的话。脑海里浮现三个字——“嘹咋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