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贺岭峰微笑主义整合心理学——哀伤辅导感怀
丧失,包括,亲人离世,关系断裂,如离婚,失恋,宠物离世,走丢,心爱的物品丢失,等等。
中国古代亲人离世的祭祀仪式,是七七四十九天,亲朋好友聚集到一起,举行仪式,其实是给生者创造了一个在其社会支持系统下的哀伤辅导。
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在城市里很难组织亲朋好友49天的仪式倍伴。因此,心理学专业人士的哀伤辅导就很有必要了。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开始后悔,决定要对我爸爸妈妈更好一些。
今天中午,老师通知孩子晚上有舞蹈班,晚点去接。我打电话给我妈,告知她这一消息。我妈跟我说,她今天上午跑了一个集市,专门去给草莓买石榴,说应了草莓要买石榴的。
我说:啥时候答应的呀?我没留意。我妈说:每天接她放学,路过石榴树的时候都馋石榴,我就说,姥姥赶集的时候给你买石榴好不好?草莓就开心得蹦高。所以,今天就去赶集专门为了买石榴。
我内心涌动着温情和感动。我说:真有心的姥姥,谢谢姥姥了。
我妈说:好啊,那挂了吧。
我们家人不太习惯感谢的表达,也不习惯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像感动啊,喜欢啊,爱啊什么的。
这几年,姥姥会比较频繁的跟孩子们直言爱了,但是在我们成人之间,我和妈妈之间,爱与感谢的表达还不是很流畅。
要回家对他们更好一些。
今天还读到了《梁漱溟先生讲孔孟》,讲到孝,孝是什么?色难。
至于犬马,皆可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狗,马,都可以养它,如果不心存恭敬之心,那么养父母和养狗养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色难,就是摆脸色给父母看。可能你不是故意的,但是不经意的就是很难和颜悦色。
如何不色难?
找回内心的恭敬之心,发自内心的对自己生命的来源感到感恩,感谢。找回内心当中那份生动活泼的自然流淌的爱意。
孝,不是因为书上说要孝,不是因为伦理要求我们要孝,不是因为怕邻居说我不孝,不是因为父母要求我孝或责备我不孝,而我本身发自内心的那股生命流动的爱。
听樊登讲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三年始免于父母之怀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
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译:
宰我问:父母死了,服丧三年,为期太长了。君子三年不习礼,礼一定会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一定会荒废。旧谷已经吃完,新谷已经登场,取火用的燧木已经轮换了一遍,服丧一年就可以了。
孔子说:丧期不到三年,对你来说,吃新谷,穿锦缎,内心安吗?
宰我说:心安。
孔子说:你心安,那就这样做吧!君子服丧,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感到快乐,往在家里不觉得合适安宁,所以不那样做。现在你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
宰我出去了,孔子说:宰我不仁啊!孩子生下来,父母怀抱三年,才能自己走路吃饭,三年丧期,是天下通行的丧礼。宰予难道没有从他父母那里得到过三年怀抱之爱吗?
古人以服丧三年来还年幼时父母怀抱三年的恩情,其实想表达的是我们对父母的恩情无以为报,今天我们不再拘泥于服丧的形式,反倒更应该在父母在世时多多孝敬他们。想想我们小时候父母是如何抚养我们长大的,回忆记录一下小时候的事,我们就能再对父母多一份耐心、多一份陪伴,这才能少了遗憾。
今天学到的,都深入我心。内心深深的感怀,从对父母的无限依赖,无限信任,到发现父母其实也有一些错误的思想,胆小的思想,守旧的思想,再到发现原生家庭理论,才知道“父母害了我”,导致我现如今如此自卑,人生不幸,然后再到学习,与父母和解,与自己和解,再到梳理父母的人生,采访他们的成长故事,回忆我小时候父母所面临的生活困境,如何在这困境里将我养育长大,内心充满感恩,感谢。
因为和父母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又不免有摩擦,有看不惯,有嫌弃,有生气,有色难。
此刻,因为一些好的学问的影响,让我再次感怀父母之爱,下定决心,色不难。
再想想,为什么有嫌弃,有挑剔,有色难呢?
因为,每次被唠叨,被批评都勾起了“我不够好”的恐惧。说到底,还是我自己内心的恐惧啊。但是我责怪父母,为什么我都快四十岁了还唠叨我,为什么还要在家里做女皇,为什么还不退位?
我觉得错误都在她,所以我不理她,我挑剔她,我色难,我还心安理得!我还觉得我有理!
其实,都是内在的恐惧啊!我要修练的是面对我内在的恐惧,而不是去责怪她为什么还不退位?
我可以跟她谈退位的事,但是不是以责怪的心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