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有些想念简书的首页投稿了。
捧起手机,百无聊赖地翻看着自己近期在简书发表的几篇文章,消息栏依旧地静悄悄。我习惯性像几个月前一样,点开熟悉的首页投稿,“原首页投稿专题,现暂停使用”,心里苦笑几声,任凭它的时间永久定格在了2018年5月10号。
我爱简书,与其说爱它的包容与开放,倒不如说喜欢那种无限期冀的感觉。简书的老一批用户可能都知道,我也不足以去描述通过首页投稿时的心跳。
说实话,在我眼中,首页投稿的编辑一直都是比较公平的,虽然我知道有不少人在谩骂编辑的审稿质量,我也在首页中多次看到过干货和满满的心灵鸡汤。有人说简书庸俗,只会通过这些文章吸引大批流量,可是我却觉得,一个公司的运营模式总是与它现处阶段所相互匹配的,我相信它的初衷一直都是好的,只不过用户定位可能稍稍出现了问题。现在的简书不得不说,着实需要一些忠实的阅读群体创造流量,从而激发作者的写作热情,以此提高文章的创作质量。即使用来吸引流量的文章质量欠佳,但也着实不失一份价值。因为,人的行为一向是具有衍射效应的。今天阅读干货的群体,很可能明天就会去读历史人文哲学了。只要文章的质量够硬、内容够新奇,只要他们有机会去涉猎、去捕捉。我想这也不失为一种良性循环吧。因为,读者和写作者毕竟是需要被激励和被鼓励的。
我喜欢他人的评论和点赞,这毋庸置疑,它不应该被理解为功利,只是一种单纯的被他人认可所萌生的自豪,我想人人都不会去抗拒。
写文章的目的可以有很多种,但我相信,大部分人写文章的初衷,都是在取悦自己的同时,想要对读者产生哪怕一丝丝的影响。如果我足够荣幸,我或许可以给我的读者带来愉悦和快乐,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一丝色彩。亦或者,我的文字不足以抵达他们的内心,但我也希望他们可以在最难过的时候把玩我的文字,最起码会想一想,原来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也有这样一个人像自己一样并不能事事如意,事事顺利,之后便可以不顾一切地开怀大笑。
我十分感谢简书的开放与包容,让我们这些写作小白也可以实现自己的写作梦想。看着自己的文章由最初的专题投稿到之后的首页投稿,看着我的粉丝一点点由两位数变做三位数,我的内心也随之波荡。更重要的是,我爱上了倾听,爱上了屏幕那一边,不知姓名的分享。
是我的读者,带领我走进了另一个未知的世界,那里有故事,也有希望。我看到过拼命的坚强,也看到过怀揣在心底的毅力与坚强。因此,我一向不忘感叹文字的力量,并更加努力,不让我的读者有丝毫的失望。
而这样的日子似乎在首页投稿暂停开放之后就逐渐被改变了。
简书人工智能的介入,按理说增加了每个人文章的曝光量,其实却不过是将之前首页文章的流量平摊到每个作者之上。不出意外,我每篇文章的阅读量也几近直线下降。
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简书看似对所有人公平的个性化定制式首页,真的好么。这一思考不只是为了作者,也为了读者。
对读者来说,所谓个性定制化,无非就是只让你看到你想看到的,即眼前的便是所有的。但我想质疑一下,人工智能认为的你想看到的,难道就真的是你所想看到的么。就像我此前所说,你可能之前喜欢阅读干货,于是你连续戳点几篇类似这样的文章。你一定会很快发现,不久之后,你的首页里便满满的篇篇都是干货了。这种情况下,读者的视野无疑是被局限着的。对读者来说,这种对思维的禁锢,不仅抑制了大脑的发散性,久而也会养成思考的惯性。这究竟是一条获取信息的捷径,还是一条局限思维的邪途,我想确实应该有待商榷。
而对作者的影响,我们就应该分类而论了。对于之前并不能顺利入选首页投稿的作者来说,这无疑会是一件好事。而对于之前的很多优质作者来说,个性化定制首页所带来的流量远不及之前大得多。想必,这可能是加速简书优秀作者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没有足够的曝光量,没有足够的粉丝积累,我想凭借着这些人的写作技巧和能力,新平台新增长的模式可能并不是一个大问题。在我的关注列表里,有很多优秀的作者,翻看他们的更新时间和频率,显然大不如从前了。这可能是一种全新意义的坚持,我想或许也可能是一种全新意义的转移。
在前几个月简书首页饱受争议期间,我发表过一篇文章《亲爱的简书,我想为你正言》,详细叙述了我加入简书之后的心路历程及对简书的支持与欣赏。我爱它,所以希望它优秀和美好。
我眼中的简书,就像一个逐渐成长的孩子一样,磕磕绊绊难免不少,但一定会越变越好。上次是这样,这次同样也一样。
简书的个性化定制首页,究竟好还是不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