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
作者约翰.I.古德莱得
这部著作实际上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约翰.古德莱得教授带领他的同事们进行的学校教育研究后撰写的调研报告。
![](https://img.haomeiwen.com/i7918214/dcc5aba052046243.jpg)
第1章 我们能办有效的学校吗
学校是做什么用的呢?大部分人认为学校是将所有的年轻人培养成有责任感的、成年人的社会和工作生活需要的人。学校要传授主流文化,鼓励学生忠实于这种主流文化。年轻人去上学,就能保证获得必要的学识和忠诚,因此上学本身就是好事。在成人的社会里,没有哪个可与学校相比拟的机构,在公共事务的现实舞台上,在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念面前,能够如此持久地加固人们对于理想价值观的信念。
有人认为学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读、写、算等基本技能。实际上在我们学校里边,不仅仅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还要学会与人交往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更加重视品格发展。少用考试分数来确定学校的教育质量,更应该看一看学校要求学生们做些什么。
古德莱得认为,尽管学校之间许多方面类似,但类似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别。“改革在实质上是每个学校自己的事情,改革的程度取决于那些与每个学校有关联并试图改进学校的人们是否掌握了制定一套有用的改革日程所必需的数据。”这是否告诉我们学校改革很大程度上看校长和学校的老师们是否真正动了起来,是否有了顶层设计,是否找到了改革的突破口。
古德莱得在其样本学校调研中还发现,“我们越发懂得,为什么对所有学校提出的同样的建议往往不能帮助任何具体的学校。”看来专家的建议也要与校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实效。
在学校教育中有很多共同的因素:教学实践、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材料、物质环境,人力资源、评估、时间、组织、交流、决策、领导、期望、问题、控制和限制。这些因素组合起来几乎就成了学校的整体。
通过研究样本学校,用十个主题来描述学校。第一是主题是学校的功能。虽然学校并不明确知晓自己在做些什么。但是本能地在发挥保护孩子,为他们的就业准备和智力开发。第二主题是学校在学生生活中的相关性。第三个主题是教师如何教学。第四个主题是围绕教学的环境。第五个主题是构成课程的活动、材料和测试体系。第六个主题是学习资源的分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时间。时间实际上是最为宝贵的学习资源。第七个主题是平等。第八个主题是隐性的课程,也是内含的课程。内含的课程,学校教导学生学会独立竞争或是学会在小组中与他人合作、主动或被动地学习、满足于了解事实或者发展洞察力。简言之,学校在传授着价值观。第九个主题是作为衡量学校质量准则之一的满意度。第十个主题是数据的需要。研究报告中数据最重要,在我们学校管理中数据同样非常重要。
古德莱得教授认为,学校是改革的主体,学校是由相互作用的各个部分构成的一个整体,每个部分都影响着其他部分。单纯强调教师、校长或课程上的改进,不会有什么成效的。
读完这一章,我在想,我们的学校“有效”吗?有效体现在什么地方?本周二(5月21日),我们举办了“问道课堂”精品课及学科微论坛市级展示活动,受到市教研员和与会同仁们的好评。我们抓住学校教育中的“教学实践”“学科教学内容”,突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https://img.haomeiwen.com/i7918214/2913ca3bbb4e595e.jpg)
通过整理检索了2017版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我们发现,重复出现的关键词是“探究、探索、抽象、想象、判断、推理、辨识”和“文化、观念、态度、责任”。前者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成才的核心素养”,后者是“成人的核心素养”。成才的关键是什么?主要是思维力和创新力。成人的关键是什么?道德修养。我校“追求卓越 慧育英才”的办学理念,就是紧紧抓住成才核心素养和成人核心素养的关键,即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突出思维力和创新力培养,既要成才更要成人,追求智慧生命的大成。因而,在我们学校的办学中,应该是“有效的”。但与发达地区先进学校相比,还有明显差距。我们要努力实践,迎头赶上,办出水平。
2019.05.2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