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由人 的 阅读笔记
452|《原则》(3)如何正确的失败:默许失败的2大制约思维

452|《原则》(3)如何正确的失败:默许失败的2大制约思维

作者: 咖啡加糖吗 | 来源:发表于2018-05-19 19:06 被阅读3次

    你知道的世界,跟伊隆·马斯克、查理·芒格、尼古拉·特斯拉知道的世界,有着不同的解读,差别就在于,你知道的是「盲维」还是只知道「盲点」。

    你怎么看待自身的缺失,会决定你怎么达成你的想要。追求想要的路上,出现的种种阻碍,都是自身的缺失所产生的感受。

    也就说,追求的路上,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存在着绝对的正确,或是绝对的错误,而是我们心中怎么看待。

    同样是看待一件事情,这种出发观点,会由于两种视角的影响,最终使我们感受到什么样的结果,这包含:

    原始脑的潜意识「情绪」

    个人思维模式的「认知维度」

    这两种牵制因子,会决定一个人在面对同一件事情时,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01一切差异,源自于人

    今天要达成一项成果,你交给A,最后做失败了。同样一件事情,你交给B,最后做成功。

    同样一件事情,交办给不同人,必然会出现不同结果,对应到一群人时,也就是组织能力的基础,组织是否能够持续性成长,就是源自文化的牵引,加上组织内部的人,这也是《组织能力的杨三角》所提到的核心。

    但这有两个基础假设:

    其一,所有人明确知道,个人乃至组织所追求目标

    其二,有能力达成这样的成就

    换言之,如果所有人对于「真理」的定义有所差异,每个人脑中的原始脑就会激起自我防卫机制,最基本的反应,也就是「情绪」上的呈现。

    另一种无法达成预设结果的原因,也就是能力无法达到。例如说,当我们追求心中的「真理」时,如果没有能力达到,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就只会是隔着一条河,看着目标,却永远也无法达到岸的彼端。

    要能够觉察出,是否有能力达到真理。就取决于第二视角的牵引,亦即「认知维度」。

    这就可以看出,为什么有些组织能够一次又一次的突破成长瓶颈,创造出一个又一个非连续性发展,就是「人」的差异,这种差异,又来自对「真理」共同认识,以及组织的综合觉察力。

    02人之差异是「情绪」的反应

    要解决上述的两个议题,就需求从两阶段来看:

    第一阶段:对于「真理」追求的理解

    第二阶段:决定过程的「影响因子」

    这两阶段,都包含了情绪牵引,以及认知维度上的觉察,当这些阶段从新体验后,就会理解到,要达成「正确的失败」,都只是心态上的一种选择,也就是「开放」 。

    决策的过程中,人与电脑之间的差别就是,人会有「情绪」。正是这种情绪,影响了我们的判断,更是一种非理性的决定。往往很多决策,也就是因为情绪所影响,但不是说情绪就不好,而是在情绪背后,你是否知道「情绪」的效果。

    它可以是一种助力,也可以成为阻力。能否辨识出力量的正向与否,就是你对于追求「真理」的三个提问:

    你想要什么

    事实是什么

    你该怎么做

    这三问题,第一,是找出你的核心动能,以及确认自己现有的能力状态,另一方面怎么达成。但是,对于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你会知道,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该做。

    这是因为,你的时间、精力有限,而达到目标,却不会只有一条路径。换言之,你能否正视自己,就成了你对于这三个问题的回答。

    正视自己的关键指标,在于你怎么看待你的「弱项」。

    03一切都是最好安排

    如果你请爱因斯坦去打篮球,这时你发现怎么打,就是没办法做得好,这时你可以再弱项上持续加强,或者是换个位置,但你会知道,如果在另外一个领域上,反而能够成就他。

    对于「弱项」的判断,通常性的反应就是,否认事实,这是绝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因为这直接冲突到对方的真理世界,从而唤起原始脑的情绪,即便你说什么,也都无法让对方接受到,因为这时的沟通,只是过眼云烟。

    第二种层次的面对,是接受「弱项」并把它转换成「强项」,然而,这也是追求平均数,最大的盲区。

    《终结平庸》书中就探讨到一件事实,追求样样都及格的结果,就是把社会打造成你我都相同的世界,就难以看到突破性的契机。

    人类的强项,也就在于,每个人都拥有它独特的特质所在,激发这种内在潜能,就是在协助人们认知到,「弱项」并不是绝对指标,而是「方向」。

    只有在对的领域上发光,才能真正展现个人间的差异。但在从,知道自己的「弱项」上,有一个非常难跨越的鸿沟,也就是「接受」。

    如果没有办法突破这一层心理,即便知道可以在哪个方向做,还是会在「弱项」展现时,心中自我防卫机制,唤起内在情绪的反抗。

    面对潜意识的反抗,回归到自身的视角,当一项「弱项」不再被定义为「弱项」时,才是生物持续进化的动力来源。因为各种基因上的突变,都是赋予生命面对不同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换言之,当「弱项」不再认为是「弱项」时,才会真正的意识到,追求「真理」是生命存在的意义,完美只是达成目标的助力。

    04差距,来自维度世界

    第一阶段重视的,是个人对于「真理」的解读中,如何面对过程中的「情绪化」事件的选择。

    第二阶段,则是当你从,接受情绪化​​后,就是在理性化的选择下,决定人与人差异的第二制约因素,也就是「思维认知。」

    人会有盲点,不知道都还只是一个点,但真正决定成功与否,更大的差距来自于,你具备多少的「思维认知」,这种思维认知的基础是「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是决定你在做选择时,你会用什么样的视角来决定。 《穷查理宝典》就提到,查理‧芒格之所以能成为巴菲特的合伙,就在于他知道各种「思维模式」在这种领域中,都会有他的底层认知,例如,经济学,是从「看不见的手」;数学的基底来自「几何学」;生物学则是从「自然选择」。

    每一领域中的底层认知,也就是所谓的「第一性原理」找出第一性原理,就是帮助我们在选择中,增加一个世界观。

    往往决策失误,就是因为「认知世界」的缺乏,在选择的过程中,让选择成本与效率的损失高于多为认知的选择下。

    另一种基础假设是,当一个人选择上,都是源自出发视角,也就个人过往的经验来看,但这种局限性非常大,因为个人认知来源,是由感官来取得,也就是五感来理解,从而获得经验。

    这也就会陷入以经验为事实的选择,在这情况下做出的选择,就会因你选择时,所牵涉到的连结,所产生偏误。换言之,经验下,选择的准确性,会由于选择联结网的大小,影响到它的真实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看传记经历的时候,往往更看重大企业、大政府,大历史。因为他所牵涉的网络更高,决策准确度也相对提高。

    然而,更高效率的认知选择,则会聚焦于「认知模式」上。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持续失败的原因,就是从只从经验获取的认知模式,来做为决策依据;相对于,一个人用多维度的思维模组,所做出的成功度,是两种世界的结果。

    如何正确的失败,也就体现在,是否知道他的「盲维」,而不会只知道「盲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452|《原则》(3)如何正确的失败:默许失败的2大制约思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fea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