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版《红楼梦》电视剧中,有一个无法忘怀的画面:荧幕上的宝二奶奶,朴素棉衣裹身,素颜含泪,紧握着宝玉留存的信物,悲痛欲绝。她坚决地阻止了袭人寻找宝玉的脚步,因为她深知,她并未真正走进宝玉的世界。
![](https://img.haomeiwen.com/i3289418/ffa9dd8345807acf.jpeg)
一如《红楼梦》第五回中的判词所揭示:“纵然举案齐眉,终究意难平。”宝钗虽与宝玉共结连理,但她仅赢得了婚姻的形式,却始终未能叩开心扉,进驻宝玉的情感深处。这不禁让人深思,这位深受长辈喜爱、品貌才情出众的宝钗,何以在这场爱情角逐中黯然落败?
黛玉与宝玉之间,流淌的是姑表亲情,相较于宝钗的姨表关系,在古代宗法伦理中,这一层亲近显得更为紧密。加之幼年的朝夕相伴、同食同寝,这份亲昵之情更加深厚,使宝玉内心深处对黛玉有着不可替代的亲近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3289418/311d884283a664f4.jpeg)
贾敏仙逝后,尚在稚龄的黛玉便寄寓荣国府,自此,贾母巧妙布局,让宝黛一同在她的庇护下成长,突破了古时男女不宜过分亲近的礼教束缚。日复一日的共同生活,使得宝黛的感情如同青梅竹马般自然萌发。
宝黛二人常年生活在贾母身边,家族上下早已心照不宣地默认了他们的未来婚约。无论是凤姐在宝玉受伤事件中的公然调侃,还是端午节风波后,她在众人面前再次强调宝黛间难以割舍的情感联系,都无疑强化了这种默契的认识。
直至全府上下,甚至包括贾琏身边的贴身小厮兴儿都明白,宝黛的姻缘似乎是既定之事。当提及宝玉未来的伴侣人选时,人们无不指向林黛玉,而宝钗则仿佛是个局外人,默默旁观。
![](https://img.haomeiwen.com/i3289418/85e95c16223cd170.jpeg)
宝钗之所以未能赢得宝玉的心,究其根本,关键在于两人的精神世界截然不同。尽管金玉良缘之说流传甚广,宝钗也曾主动与宝玉分享情感,但她的每一次规劝反而成为了拉远彼此距离的鸿沟。
例如,当莺儿编织络子时,宝玉的一句感慨:“未知哪位有福消受你们主仆”,实则是他对自我命运与情感归属的无奈表白。宝玉内心深处对于名利仕途的反感,以及对于生活的独特追求,皆与宝钗秉持的入世观念格格不入。
宝玉肩负家族重振的期望,但他抗拒走上世俗的成功之路,他既不愿如贾珍、薛蟠般沉溺酒色,亦不同于贾琏般沉浸于现实享乐。他选择以消极抵抗的方式应对生活的苦楚,以善良本性和纯真的热爱来守护青春与生命的美好。这一切,宝钗未能深入理解,她的劝导和期望只令宝玉感到愈发疏离。
![](https://img.haomeiwen.com/i3289418/cfdeb768496dca28.jpeg)
宝钗与宝玉,原本各自走在平行的人生轨迹上,强行交汇的结果只能带来双方的痛苦。最终,尽管宝钗赢得了婚姻的名义,但在宝玉心中的位置却永远缺失,因为他们并不是彼此情感世界里的归宿。这场看似完美的婚姻背后,隐藏的是宝钗深深的失落与宝玉无法触及的灵魂深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