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粒粒皆辛苦?
唐代李绅的《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人选择特定的场景,传神地刻画劳动的艰辛,表达对劳动者的同情,呼吁人们珍惜粮食。
我在写粮食系列的时候重温体味,再叹作者手法之精妙,但思维飘逸不定,突兀而来一些问题:
劳动者一直是这种汗滴禾下土的形象吗?
汗滴禾下土的土是自家私产还是租种他人的?
粮食仅仅是劳动与土地结合的产物吗?
均田制是唐朝(618年—907年)前期最主要的土地制度,诗人(772-846)生活在唐朝末年,两税法的施行实际使均田制完全废止,全诗并没有信息表明汗滴禾下土的土是自家私有还是租种他人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在产权约束下的辛勤劳作。
2 制度约束下的勤劳质朴与偷懒耍滑
人们常说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是勤劳的,但并非总是如此,至少井田制末期和人民-公-社时期的社员是偷懒耍滑的。
井田制末期,“当时民不肯尽力于公田(《公羊传》何休注)❶”,再加上当时奴隶逃亡,使一些国家的公田,“唯莠骄之”,“唯美桀桀”(《诗经・齐风・甫田》❷),变成荒地。
1979年我读初中学历史的时候也许是学政治,因为有段时间张老师同时代我们这两门课,张志学先生讲授“井田制”的时候联系当时实际,以农民自家的菜园和生产队的土地为参照,以施肥、精耕、除草、收获为例作对比,说明变革的必要和紧迫,他对当时情况的概括是“在生产队的田里干活,嘴上说社员是主-ren,但干起活来好像是为别人的,能懒就懒、能混就混、你拿就拿,出工不出力!”(见历史微信文章秤能称出重量,称不出是尿还是水!(上))。
人民公-社社员劳动的时候究竟怎样的状况呢?我只想再次引用华中师范大学的硕士论文《“偷懒耍滑”:国-家在场下的农民生存智慧——以人民-公-社时期皖北的刘集镇为例》略作说明。
(华中师范大学刘欢迎的2009年硕士论文百度截图)《“偷懒耍滑”》一文叙述了农民劳动时“出工像背纤,收工像射箭”、“集体地里干活像老牛拉破车,自留地里干活像武松打虎”等现象,通过综合分析,认为“偷懒耍滑是农民在人-R民-M公G-社-S这个特殊体-制下的特殊生存智慧”。
1978年秋收后,穷得准备出门讨饭的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坐牢的危险,秘密签下一份协议,这份协议的内容后来概括为“大包干”,“承包之前集体劳动时,每天早上都有人拿着哨子吹,通知大家该上工了。可有时候连吹两三遍都看不到一个人影出来。承包到户后,根本不用你吹哨子,许多人家天不亮就下到田里拔草施肥了,你早我要比你更早,相互间较着劲拼命干,追肥、除草别提多上心了❸”。
这种后来被称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大包干”,一年后就给小岗村带来了惊人的变化:1979年秋收时,他们不仅结束了20多年吃“救济粮”的历史,而且还上缴国家粮食3200多公斤。小岗村的成功让“大包干”如星星之火,逐渐在中国农村大地燃烧起来❸。
1982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足以说明人们是勤劳还是懒惰,产出效率是高还是低是有约束条件的,那就是产权和制度。
由人民公社转变联产承包责任是一种制度变迁,正是这种制度变迁为粮食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制度激励和制度保障,这种激励的核心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清晰界定了国家集体农民的三者分成关系和农民的剩余索取权。
这正如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所言:经济差别关键在于制度因素,一种提供适当的个人激励的有效的制度是促使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❹。
3 重写合约明晰产权
1982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重写国家与农民的合约,明细国家与农民的产权结构。
产权结构就是合约结构,“在《中国》小册子中我提出的私人财产的定义中,基本上源于自己1969年的《合约结构》,包括使用权、收入享受权与转让权。私人使用权是不需要的。这是八十年代中期我建议中国的承包制要把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的原因。1986年《中国》小册子再版时,在补记的后记中我说农业的承包制已经走上了私人财产的路❺。”
随着实践的发展,国家与农民的合约关系不断得到巩固完善。
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土地承包法》,第一条宗旨是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第二十条规定 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
2007年10月1日施行《物权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一款为: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
第二款为:前款规定的承包期届满,由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
十八大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20条重申: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
无论是长期不变,继续承包还是长久不变,都有学者从经济学和法角度的明确阐述,但关于关于这个问题的解释最明确的就是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美国彭博新闻社记者的鲜明表达:农民拥有对土地的生产和经营自主权,此后土地承包期不断延长。现在我可以直接回答你,农民对土地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将长期不变,也就是永远不变。
这个长久不变,永远不变的土地关系和产权制度,就是中国目前粮食生产的制度约束。
4 粮食是在制度约束下的要素产出
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这个改革出来的土地使用制度是佃农分成制❻”, “标准的经济理论揭示了在分成租佃下,对资源的使用也能够满足帕累托条件❼”,“只要产权是排他的和可以转让的,这些安排就不存在不同的自由配置效率❽”,我的理解,那就是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❾。
在市场条件下,粮食是一种制度约束下经济产出,正如GDP一样,是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土地等)、资本和技术投入的产出。
农民如果自主决策,通过市场条件自由配置要素,那么产出效率就是相对较高的。
农民是如何作出投入产出的生产决策的?是怎样做出务农还是务工的决策的?我以后会多次谈到。
下一期《从北大荒、隆平高科到贵州茅台》
❶❷百度:井田制
❸腾讯·大秦网>滚动新闻> 正文“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2009年09月03日14:06 中国青年报评论
❹《64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学术贡献评介》杨小卿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7月第一版 第210页
❺《经济解释》(第四卷)《制度的选择》中信出版社 张五常著 2015年9月第二版 第294页第一段
❻《经济解释》第四卷《制度的选择》中信出版社 张五常著 2015年9月第二版 第260页第一段
❼张五常《私有产权与分成租佃》第95页 《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 格致出版社2014年3月第一版 [美]罗纳德.H.科斯 张五常等著
❽张五常《私有产权与分成租佃》第96页 《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 格致出版社2014年3月第一版 [美]罗纳德.H.科斯 张五常等著
❾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帕累托改进的余地;换句话说,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 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