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过欧洲很多次了,一直想来孕育了卡夫卡和昆德拉的布拉格看看。这次到德国出差,得几日闲,总算如愿成行。
从海德堡搭乘IC长途客车,经积雪初融的乡村一路读着卡夫卡不急不慢地赶来,在夕阳中抵达这座千年古城,在古城广场边上的一家小旅馆安顿下来。接下来的几天,一个人用脚丈量着布拉格的大街小巷,顺便寻找卡夫卡的踪迹。假期一晃就溜走了,明天就要离开这里回加州了。临走在布拉格市立图书馆里找了个角落坐下来,趁着记忆还新鲜,捡点要紧的留些片段下来。
卡夫卡是布拉格土生土长的德裔犹太人。三个关键词:布拉格,犹太人,德裔。
先说说布拉格。
布拉格又称金色城市和千塔之城。这两个别称把这座城市的美几笔就勾勒出来了。小山上的一座城堡俯瞰脚下一片红褐色的屋顶,红色的海洋中不时探出一座座布满了历史尘埃的塔楼,一条伏尔塔瓦河(捷克語:Vltava)从城中缓缓流过,河上的查里大桥上游人如织,栏杆上一座座雕像,诉说着千百年来从这里流走的人间沧桑。
布拉格城堡,取自Google Images 城堡里的大教堂的尖顶城中随处可见 教堂内部布拉格还有另外两个绰号,万城之母,欧州之心,这座曾一度贵为神圣罗马帝国兼波西米亚帝国首都的城市在历史上的重要性都浓缩在着短短八个字里了。关于布拉格的历史,维基上和网上有很多记述,就不用我啰嗦了。难得的是,因为最近的两次世界大战中捷克人都选择了不抵抗,让这座老城免于被炸,让今天的你我还能在它的街头巷尾找到自己想找的历史鸿泥雪爪,比如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这里生活的卡夫卡的踪迹。
金色城市, 最上方就是布拉格城堡 伏尔塔瓦河上戏水的天鹅布拉格历史上曾生活着十几万的犹太人。犹太人因着出卖耶稣的原罪,被赶出原居地巴勒斯坦,不少变成了罗马士兵的奴隶,被带到了布拉格,在今天的老城广场这一片土地上落叶生根。在很长时间里犹太人的自由都被限制,只能在特定的犹太人区生活,而且出门都得带着犹太人的标志性的帽子。职业上也只能从事一般人都不愿涉足的行业,比如在基督徒眼里肮脏的金融借贷之类的“低等”工作。
卡夫卡还有一个关键词:德裔。
到卡夫卡时代,好不容易这些对犹太人的歧视都成过去式了,布拉格成了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城里有不少来从德国过来的犹太人,包括卡夫卡一家。这些人住在犹太区,只说德语,有自己的生意,小孩上德语学校,生活中和周边别的民族的人鲜有交往,基本上就是一群漂流无根的外乡人。
这群外乡人后来又赶上大魔王希特勒,将几十万布拉格的犹太人赶尽杀绝到只剩几千人。卡夫卡的三个姐姐,都死在纳粹的集中营里。生于1883年七月的卡夫卡,只活了不到四十一岁,便于1924年六月因肺结核英年早逝。幸还是不幸?若肺结核没送走他,十有八九,他也会和他姐姐们一样被纳粹整死。
古老的犹太教堂和市政厅 犹太市政厅门上的图徽。正中就是犹太人标志的帽子老城街上不时可见这样的牌子,每一块牌子都代表着一位从房子里一去不返的原犹太居民
说完了美丽的布拉格和不那么美的布拉格犹太人的历史,卡夫卡该出场了。
Franz Kafka (3 July 1883 – 3 June 1924)卡夫卡出生的1883年,布拉格还是正在日落西山的奥匈帝国治下的波西米亚的首府。卡夫卡的父亲是位挺霸道的中产犹太商人,母亲是个温顺的家庭主妇,有三个姐姐,一家人只说德语。小学中学大学都上的是德语学校。从小爱写写画画的卡夫卡大学学的是文学,后来迫如父命,改学法律,毕业后进了一家保险公司工作,业余和一帮好友写写小说,偶尔也有几篇发表出来,包括《变形记》,《乡村医生》,但也没多少人注意到。
多好的孩子!在今天应该算是中国父母眼里的学霸加孝子吧。
事情在1924年卡夫卡四十一岁因病去世后发生了变化。临死前,卡夫卡把自己好些还没完成的手稿交个了两个人让他们帮着一把火烧掉。一个是他最后的女友,另一个是他的好朋友布罗德(Max Brod)。女友听话,遵命执行了。 还好布罗德没理他,把那些手稿整理出来都发表了。这才有了我们今天还能读到的《城堡》等不同凡响的作品, 也让生前默默无闻的卡夫卡死后成了现代派文学的鼻祖。
原来这位邻居家的好孩子,心底里是位充满不安全感,渴望女人又对自己的很不自信,对说不清道不明的权威莫名恐惧的男人。在时间的长河中漂在布拉格的一小群犹太人,作为异乡人面对高高在上的可望不可及的城堡的孤独无助和畏惧,都有意无意之间藏进了卡夫卡的文字里了。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卡夫卡的作品读起来远没有米兰昆德拉,村上春树,莫言,马尔克斯来的舒服。但把他们放在一百多年前,就了不起了,作品里的不按当时的常理出牌的看似毫无逻辑但满是暗示的超现实主义,启发了好几代我喜欢的作家。
和当地的捷克导游聊天才知道他们其实不怎么读卡夫卡,原著是德文的,他们和我们一样都得看翻译版。据说身为捷克人的昆德拉更绝,好多作品包括《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都是法文写的,而且一直没有授权捷文的翻译,说是要自己来用捷文重写但一直没有动工,所以很多捷克人根本没有读过昆德拉。
但这并不妨碍捷克人纪念卡夫卡。稍微用点心去找的话,热门景点,很多地方都能找到卡夫卡的踪迹。
到布拉格,一定要到老城广场的。卡夫卡就出生在老城广场边上的一栋公寓楼里,一辈子绝大部份时间都生活在广场周围几公里范围内。
老城广场 天文钟和钟塔站在广场中央,从天文钟塔往右的那座圆顶教堂的前面往里走,很容易就会找到卡夫卡大街和街头刻有卡夫卡头像的卡夫卡出生地。我来时出生的那栋公寓楼正在装修,只好从网上找了张图片放下面。当然整个楼基本都重建了,只有大门还保留着卡夫卡时代的痕迹。
出生地的街景,取自Google Image楼对面刚开了一家叫“卡夫卡的世界“的景点,买票进去看了看,其实和卡夫卡没太大关系,只是放一些受卡夫卡主义启发的怪诞短片。
再回到广场,泰恩大教堂左边的那栋房子里,卡夫卡父亲曾有家小店。卡夫卡的小学也在楼里面。
卡夫卡父亲曾在这栋楼里有家小店,小学就在这里卡夫卡一家搬了不少次。离开广场往河边走,有一座Intercontinental hotel,酒店门前的空地曾经是他们住过的另一栋房子,如今已经变成停车场/地铁站了。
再走一两个街区,就是卡夫卡上中学的地方。
中学旧址附近有一座卡夫卡雕像,很有卡夫卡的味道。
卡夫卡的布拉格往广场方向走,回到泰恩教堂的右手边的一座带点橘黄色的大楼,门口墙上有块写着卡夫卡和他父母名字的牌子。卡夫卡父母曾住这里,还给他的三个姐姐每人在这里买了一套公寓。
卡夫卡父母曾住这里,还给的三个姐姐每人在这里买了一套公寓再回到天文钟楼,就在楼前有一栋黑墙红顶的房子。卡夫卡曾和父母和三个姐姐住在这里。
天文钟后面那栋黑墙红顶的房子,卡夫卡曾和父母和三个姐姐住在这里 近景卡夫卡从广场附近的查理大学拿到法学位后,去了一家保险公司当职员,上班的地方离家也不远。新城Wenceslas 广场,左边中间起重机处的橘红色大楼就是卡夫卡上班的地方。大概连卡夫卡也没想到这个广场在现代捷克的政治生活中地位变得举足轻重,不少大型的游行示威都发生在这里。
Wenceslas 广场 卡夫卡曾上班的保险公司至今还在营运从老城广场往布拉格城堡走,查理大桥的尽头右手边有一家卡夫卡博物馆。院子里有一座现代捷克艺术家创作的两个男人往捷克地图形状的水池里撒尿的动态雕塑,倒是得了卡夫卡的嫡传,看似荒诞不经,让人莞尔一笑之余若有所思。
短短几天的假期结束了。再见了,布拉格。感谢你为全世界养育了卡夫卡。感谢卡夫卡开启的文学新时代,让我们在沉闷的现代生活里还能偶尔捧起一本书,悄悄地“离开“一会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