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岛故事JM第十一篇文章
它经过加工出产后,犹如一个褶皱的圆盘,颜色紫黑透明,菜片薄嫩,有一股海藻清新味,一口咬下去会发出嘶嘶的响声,味道鲜甜可口,含有蛋白质、碘、磷、钙等多种营养物质,实乃老少皆宜的人间极品,而它的养殖历史也是由来已久。
(成品紫菜)以前南澳只有天然的紫菜,在宋元时期的一些史料记载,这种天然紫菜经当时梅岭港(隶属福建诏安)随“船舶瓯(ōu)吴及诸番国”,在汕头开埠以前,南澳与妈屿就成为我国华工赴洋的主要口岸,天然紫菜被源源不断地被带往欧美各国,于是人们开始重视南澳紫菜的人工养殖。
根据南澳当地海域情况,紫菜的人工培育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是海区的“拨孢子水”法,但因其花费劳力较多,壳孢子流失严重,孢子附着不均匀,产量较低,到1984年南澳养殖户基本上就终止了此法;另外一种则是全人工的“孢子水淋吸”法,此方法操作方便,壳孢子附苗率好,产量高,所以一直推广应用到至今。
(孢子水淋吸法)1958年南澳县就开始尝试人工养殖紫菜,当时南海水产研究所受广东省水产厅的委托,在南澳县成立了养殖紫菜领导小组,之后该小组从福建省引进平潭紫菜苗,在县深澳湾进行养殖获得成功,至此之后便在全县进行推广。
同时为了提高生产者科技素质和生产技术水平,南澳县海洋与水产局、县科协举办了“紫菜海区养殖与人工育苗”等讲座,这样一直到1979年,从养殖面积只有78亩,产量7.5吨,到1987年养殖面积增加到124亩,产量16吨,这让南澳紫菜得到大量的发展。
从1985年10月~1986年3月这段时间,南澳县水产局在羊屿海区进行紫菜高产技术试验,采用“孢子水淋吸”采苗法,试验面积5.5亩,收获干品1410公斤,平均亩产256.4公斤,总收入9100元,纯收入7200元,经汕头市科委鉴定,成果达省内领先水平,获1986年汕头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1997年开始,随着南澳紫菜销路的看好,面积逐年扩大,2000年南澳县养殖面积达到420亩,产量49吨。根据有关人士介绍,到现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以长山尾、后宅、云澳等三片海域的养殖规模,且养殖户已经达到五十多家。
(南澳姿娘晒紫菜)同时为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在县工商局的支持下,设计启用有明显标记“南澳紫菜”字样的新包装袋,实行养殖区场编码管理生产,加大南澳紫菜宣传力度,并通过制订协会章程,规范行业管理。
在关注南澳紫菜养殖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一个个工作在前线的南澳姿娘们,她们真的很辛苦,头戴斗笠,脸遮衣巾,脚穿水靴,整个人裹得像粽子一样,每天风吹日晒,就是为了能多赚一点钱,过上好一点的生活,这也许就是普通人所谓的生活吧!
本文为【小岛故事JM】作者版权所有,未经同意禁止转载,感谢合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