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文化

作者: 一丛兰 | 来源:发表于2019-01-05 05:42 被阅读394次

(本文首发于社会科学报,特转载如下与大家分享。)

江湖文化

所谓"江湖",本意指长江和洞庭湖,后泛指三江五湖,即自然界所有的江河湖海,这就是其字面上的意思。但从春秋以后,“江湖”一词逐渐抽象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特殊名词。而在经历了武侠名家们颇多作品的洗礼后,现代中国人对江湖更是充满了一种憧憬之情,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大侠梦嘛。

现在提到江湖,一首很有名的诗歌就会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中。“天下风云出我辈, 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提剑跨骑挥鬼雨, 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事如潮人如水, 只叹江湖几人回。”

江湖文化

感觉这首诗把人们向往的武侠小说里面的江湖世界刻画得很好。其他还有杜牧的“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都是中国文人口中的不断演化的江湖概念。

我们当然可以简单的把江湖概念和武侠等同起来。可以提起江湖就想到乔帮主、张教主,或者四条眉毛陆小凤、小李探花李寻欢,要嘛四大名捕、大唐双龙等等。但一个更恰当的理解是,江湖是与正统社会相对立的一个秘密社会。这个秘密社会不一定有完全统一的组织形式、固定的法律规范,但它有形形色色的人物、五花八门的团体、相对稳定的规矩和道义原则、稀奇古怪的语言,它们共同构成了江湖这一充满神秘色彩的奇异世界。

江湖文化

江湖社会脱胎于主流社会,又与主流社会(或曰正统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其自身的演变过程中,在主流社会的影响下,形成了种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江湖文化有几大特性:

一是流动性。江湖中人的成分基本上是游民。游民两字包含至广,举凡一切身无恒业之辈均可称为游民,因为"身无恒业",又要谋生,不得不在社会上四处奔走,流动求生。但要注意,并不是所有流动性的职业都属江湖行当,如行商。

二是欺骗性。一般走江湖的,"以江为眼,以湖为口"。所谓眼,要像江水一望无际,眼界要宽,眼光要亮,这样才可通行无阻,到处为家;所谓口,混江湖的凭嘴吃饭,要有口才,要有口艺,而湖水泱泱,深广无穷,在混世门路中,以口艺最难。他们的口号有:“学到老,难学好,一生一世学不巧。”

江湖文化

三是秘密性。江湖位于社会的边缘,武侠小说中江湖人士潇洒不已,但现实是江湖中人被社会所排挤、抛弃,只能生活于社会的边缘、下层。他们为了立足生存,往往分门别类依照所从事的行当结成一定的团体,其中往往多有江湖规矩,外人难窥就里。其尤有甚者,是产生了种种名目的民间秘密结社,它们都有独特的入会仪式、联络方法和严格的赏罚规章,在团体内部形成极大的凝聚力和保密性。

四是一定的反社会性。江湖中人多为破产农民、市民、手工业者,乃至僧道医卜、散兵游勇,他们从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中游离出来,"既无室家之好,又无生人之乐",只能从事种种为一般人所轻视、不齿甚至无法容忍的卖艺、乞讨、卖身、欺骗、暴力等活动。这类人良莠杂处,不少人欺骗讹诈,流氓成性直至行凶滋事,杀人越货,带有很大的社会破坏性。民间秘密结社乃其典型,其异端思想和非法活动,尤其是经常发动反政府的起事起义,对社会秩序和统治阶级构成很大威胁。白莲教就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代表。

江湖文化

从历史上来看,江湖现象最早出现在社会急剧变革而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在新旧秩序、制度的转型过程中,众多文人武士怀着各种才能和技艺,闯荡江湖,周游列国,如孔子、苏秦、毛遂、蔺相如等文人,以及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侠客。

在汉以前,不管是行侠仗义之士,还是鸡鸣狗盗之徒,大都形单影只,独闯江湖,在历史上留下的是其个人的活动和事迹,而未形成江湖团体、江湖社会。比如千金一诺的季布,就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游侠。《史记》中还有《游侠列传》。

江湖文化

最早的江湖团体当属产生于东汉末年的"五斗米道"和"太平道"--它们是后世"三教九流"中之道教的原始形态。从那以后,江湖团体层出不穷,江湖中人滋生蔓延,及至近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太平道尽管有江湖结社的特性,但更多的还是一个造反组织。

江湖的产生、演变与中国社会进程是同步的。每当社会动荡,战乱频发,灾荒连年,民不聊生,大量人口被迫背井离乡,流入市井,步入江湖。作为个体的江湖人,其力量弱小,生存能力单薄。因此,他们便以某种方式组织起来,形成江湖团体。由江湖人、江湖团体以至江湖社会、江湖文化,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可以说,江湖文化产生的土壤是传统农业社会,其发展演变都离不开这一层背景。

江湖文化

江湖人来源不一,成分复杂,三教九流,无所不有。他们浪迹天涯,居无定所。但是他们也是人,也得穿衣吃饭、养儿育女。所以,他们大多有自己独特的谋生技艺。复杂的分子造就了复杂的行当。由个人而及行业、团体,构成了江湖社会复杂的网络体系。

不仅如此,在江湖人、江湖社会中,还包含了众多的文化因子,如宗教信仰、仪式仪规、禁忌、习俗、隐语暗号,构成了江湖社会多姿多彩的文化内容。江湖中人的行为,又时时处处与主流社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时甚至是根本性的对抗,如历朝不绝如缕的流民起义,如近代秘密会社自觉与不自觉地卷入民主革命。所以,乍看之下,江湖文化五彩斑斓,若要仔细探究,实非易事。

相关文章

  • 关于企业文化的深度思考

    1.企业文化是什么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有江湖的规矩,人在江湖飘,沾染了江湖习气,这是江湖文化;同样,...

  • 江湖文化

    (本文首发于社会科学报,特转载如下与大家分享。) 所谓"江湖",本意指长江和洞庭湖,后泛指三江五湖,即自然界所有的...

  • 庙堂文化、江湖文化、地域文化

    文/雪漠 我将中国文化分为三种: 第一种,中国的庙堂文化。庙堂文化相当于现在的国学,相当于一个国家专门推出的文化,...

  • 庙堂文化、江湖文化、地域文化

    我将中国文化分为三种: 第一种,中国的庙堂文化。庙堂文化相当于现在的国学,相当于一个国家专门推出的文化...

  • 江湖文化之我见

    我听说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我听说过: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 我听说过: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 没有人可以长胜江湖唯文化可以生生不息

    没有人可以长胜江湖唯文化可以生生不息 苏浩然 没有人可以长胜江湖,唯文化可以生生...

  • the choice;the thinking

    北京文化有学院气,而上海文化多江湖味 “一本作品就是那个作者的世界,我的世界是江湖,齐教授的世界是学院。江湖的对面...

  • 杀人者,江湖也! | 一颗子弹杀掉一个时代

    江湖文化从元末开始逐渐代替了正统的儒家文化,直到今天,很多人的处世哲学里依旧有浓厚的江湖文化色彩…… 以下将为你揭...

  • 杀人者,江湖也! | 喋血的义兄

    江湖文化从元末开始逐渐代替了正统的儒家文化,直到今天,很多人的处世哲学里依旧有浓厚的江湖文化色彩…… 以下将为你揭...

  • 杀人者,江湖也! | 不义之义

    江湖文化从元末开始逐渐代替了正统的儒家文化,直到今天,很多人的处世哲学里依旧有浓厚的江湖文化色彩…… 以下将为你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江湖文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folrqtx.html